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特别报道

晉清徐建“背鐵棍藝術傳承培訓基地”

2020-07-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徐溝鎮金河藝術團“背鐵棍藝術傳承培訓基地”揭牌剪綵儀式在該縣徐溝鎮北關村舉行。該基地的成立旨在加強背鐵棍藝術的文化傳承與人才培養,進一步將這一傳統民俗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背鐵棍” 起源於民間的抬神祈雨,內容上取材於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傳統戲劇及現實生活。背棍分為單人棍、雙人棍、三人棍,下麵一人扛著特製的鐵棍,背著上面一人或兩人表演,上下一體,同歌共舞。步伐分為碎步小跑、小步慢行、大步前進,表現不同的思想情感。鐵棍即下面十六個大人抬著一張桌子,桌子上面有總挺和支挺,上面綁著三個或四個小孩,靠下麵抬者的步伐帶動桌體的顫動,從而帶動上邊小孩的舞姿。背鐵棍分別有獨特的制彩、步伐、號子、語言和音樂,表演時背棍在前,鐵棍在後,演繹出一齣戲、一個傳說或一個故事,令人拍案叫絕。
 
  “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鐵棍愛煞人。”這句流傳在山西的民諺,道出了素有“空中舞蹈”之美譽的徐溝背鐵棍的藝術魅力。山西太原市清徐縣徐溝鎮,是有數百年歷史的徐溝背鐵棍這一獨特民間藝術的發祥地。
 
  徐溝背鐵棍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大定二年(1162),距今已有逾800年歷史。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它吸納了民間舞蹈、民間手工技藝、民間文學和戲劇、美術的藝術特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集戲劇之內容精華、舞蹈之瀟灑飄逸、雜技之玄妙驚險、雕塑之造型典雅、美術之五彩繽紛為一體,被譽為“無言戲劇”、“空中舞蹈”、“流動雜技”,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形式。
 
  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年來,徐溝背鐵棍不僅是當地人民逢年過節、喜慶場合必不可少的活動形式,也是各類慶典、大型活動、旅遊園區常見的表演形式。徐溝背棍不僅在清徐和省內叫得很響,深受民眾喜愛,同時也得到諸多城市人們的熱捧,經常受邀到全國多地演出,使海內外遊客大開眼界。(王利萍)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