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沿邊開發開放政策特別是邊境貿易政策,探索創新開展了 5種扶貧新模式,走出一條符合邊境地區實際的扶貧新路子,形成一批在全國邊境地區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推動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日前,廣西防城港市委書記李延強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貧困戶參與互市產品運輸
據悉,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防城港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着力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效,全市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全市貧困人口從2015年年底的34288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1345人,貧困發生率由4.96%降至0.19%。區定貧困縣上思縣2017年脫貧摘帽。全市74個貧困村出列。十萬大山南北兩麓和邊境地區兩大重點貧困地區貧困問題基本解決。
防城港市與越南海陸接壤,有230多公里陸地邊界線、5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李延強稱,近年來,防城港探索創新開展「邊貿+互助組」「邊貿+金融」「邊貿+落地加工」「邊貿+電子商務」「邊貿+物流」等「邊貿+」 5種扶貧新模式,走出一條符合邊境地區實際的扶貧新路子,形成一批在全國邊境地區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推動邊境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而東興市「邊貿+扶貧」模式,2019年被國家商務部選為商務扶貧典型案例,2020年入選廣西產業扶貧十大典型案例。
李延強介紹,「邊貿+互助組」模式,也稱「1+n20+1」模式,其核心是利用國家給予邊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全免關稅和環節稅」的優惠政策,組建以1個黨支部為領航,下有n個邊民互助組,每組吸納1名以上貧困人員的互助團體。在互助組裡,邊民以「抱團」形式從指定互市區(點)進口商品,銷售給邊境地區加工企業或商戶,從而增加邊民特別是貧困戶的經營性收益,帶動貧困戶每戶年增加收入2.5萬元以上。
中越邊民在結算中心進行互市貿易結算
「邊貿+金融」模式即以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引導金融機構對邊貿扶貧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進行創新。東興市制定了針對性扶持政策,由財政按基準利率貼息給指定金融機構,給予每個邊民互助組成員2萬元授信資金,每個邊民互助組100萬元的信用貸款;對有能力的貧困戶,再由指定銀行提供5萬元以下、3年內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
「邊貿+落地加工」指依託完整的口岸邊貿體系,通過實施互市商品落地加工的「落地加工合法化、通關便利化、成本最低化、落地加工企業優先化、貿工互動效益最大化」等五化措施,理順互助組和加工試點企業的「兩個合法化關係」,推動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實現「邊境貿易+跨境加工製造業+扶貧工作」的互動發展。僅東興市,近年來落地加工企業就由6家發展到19家,「雙十」產業由48家發展到84家,簽訂購銷協議互助組57個,提供就業崗位3600個。
「邊貿+電子商務」「邊貿+物流」模式即防城港市委、市政府採取有力措施,推動貧困人員參與電商創業,結合現在的物流體系,實現增收脫貧。在邊境口岸成立「誠信板車服務隊」,與貧困戶組成互助組,安排黨員開展「一對一、手拉手」幫扶;將有務工需求的貧困戶介紹到邊貿公司進行培訓和安排務工。(馨瑤 闕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