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疫情防控進入「下半場」、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恢復的關鍵節點,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近日召開對標對錶長三角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動員會暨2020年全區大建設工作推進會,圍繞在全省率先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區奮鬥目標,聚焦經濟轉型提檔、城市建設提品、民生實事提效、生態環境提升、矛盾化解提速「五大行動計劃」,全面打響新一輪大建設「發令槍」,掀起新一輪大發展熱潮。諸多利好消息同步出爐。
大征遷破局 為跨越發展騰空間
「我們是建設者,也是受益者。」眼下,包河區淝河綜合改造片區內,新一輪征遷掃尾攻堅全面啟動。其中,坐落上海路、南淝河路、郎溪路及龍川路合圍區域的「淝河新中心」項目捷報頻傳。據悉,該項目地塊涉及周邊村落共455戶近20萬平方米房屋征遷。目前,地塊「清零」進入收尾階段,橫貫而過的祁門路衛鄉村段即將進場開建。
這是包河區征遷破題的一筆,也是包河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回望激情燃燒的歲月,十四載,於歷史,滄海一粟。於包河,滄桑巨變。自2006年合肥正式拉開「大建設」序幕,包河區累計完成房屋征遷2360萬平方米;先後實施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項目48個,新增人口90餘萬,城鎮化率提升23個百分點;255家億元以上企業、180家高新技術企業、57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項目)入駐,地區生產總值由169億元增長到1333億元,增加近7倍;地方財政收入由4億元增長到57億元,增加13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54億元增長到106億元,翻了一番。
伴隨全省第一座高架、全省第一個高鐵客運站、全省第一條地鐵先後落戶,濱湖新區從一片「崗圩相間的灘涂之地」嬗變為「安徽形象窗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包河區更是實現了從經濟實力「全省第一城區」到五個「全國百強」的全面躍升、從合肥「東南一隅」到安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華麗蝶變、從「郊區時代」「城區時代」到「中心時代」的歷史性跨越。
大建設立新 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
城市建設只有圍繞人民需求,回應人民期待,才有意義。行走包河,從南到北、從老城到新城,無不體現着這一城建理念。路面寬了、管網通了、街頭綠了、城市美了,水質在變清、環境在變好……立於14年的時間軸上洞察大建設帶來的大發展,每一個包河人都會切身感受到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2019剛剛過去,這一年,包河區共完成征遷總量150.4萬平方米;累計回遷分房4926套,近9000群眾喜遷新居。全年新建淝河小學二期、葛大店小學、洞庭湖路幼兒園、杭州路幼兒園等學校(幼兒園)9所;實施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34個。全面推進雨污分流改造,不生態就淘汰,以明顯改善的人居環境,為百姓送上家門口的「綠色福利」。
「只有大建設,才能大發展。」根據計劃,2020年,包河區將繼續實施生態環境提升行動,深度推進污染防治工程建設,重點實施南淝河下游環境綜合整治等8個治理項目,年內完成總投資約12.08億元。在支路網建設方面,繼上一年度打通支路網26條,新計劃實施路橋項目60個,總里程約44公里,預計年內完成建設總投資約6.8億元。此外,安置房這一老百姓的「安心房」,全年計劃交付330萬平方米、開工340萬平方米、在建和開展前期工作400萬平方米。初步概算,45個安置房項目總投資約340億元,屆時,可保障13.2萬居民的安置需求。
大發展破題 全面對標對錶長三角
從復工復產到滿工滿產,連日來,包河區川海花園等104個重點項目「火力全開」。在做好疫情防控、嚴防形勢逆轉的前提下,包河區開足馬力推進經濟社會建設,堅決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落下的進度補回來、把發展的節奏提上來。對標對錶長三角先發地區,建設高品質現代化中心城區,如今的包河機遇與挑戰並存、動力和壓力同在。據悉,立足基本實現「整片區征遷」向「高水平建管」重心轉移的實際區情,緊扣「安徽中心、和美包河」戰略定位,當前,包河區以大建設啟動中心城區的「快進鍵」,將持續推進濱湖引領、中部騰飛、老城復興、鄉村振興四大空間戰略,加碼推動房屋征遷、回遷安置、路橋建設、水環境治理、土地供應等重點工作,鉚足幹勁、乘勢而進,向過去致敬、向未來宣言,大幹三五年,再創包河新輝煌。其中,2020年,包河區將全面實施「千百萬工程」,建設安置房超1000萬平方米,征遷面積超100萬平方米。
具體而言,突出「濱湖引領」第一牽動,全力保障科學城建設;狠抓軌道交通、市政道路、水環境治理3類項目,重點服務基建工程;聚焦周谷堆片區、衛崗片區、葛大店片區、金寨路以東片區、義城老街和計劃上市地塊等6大板塊,成片推動「老城復興」;同時籌推進其他舊城改造、復建點用地保障和代征代拆等項目。
此外,以戰「疫」為機,包河區還將加緊補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方面的短板,從源頭預防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依託「大共治」平台,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深化數據匯聚共享,切實提高城市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王嫣然 平慶麟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