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2月4日,綿陽四〇四醫院新冠肺炎防控一線的第一批醫護人員,暫時離開堅守了十多天的「戰場」,住進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開始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從1月21日到2月4日,聽他們講述14天、336個小時的戰疫故事。
黨員先鋒孫永亮
黨員先鋒孫永亮
孫永亮是奔波在防疫前線的黨員先鋒,是綿陽四〇四醫院呼吸內科的住院醫師,也是一位普通的父親、丈夫、兒子,逆行而上的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與使命。
1月23日,得知醫院將調派一批醫護人員前往豐谷分院時,有着近10年黨齡的孫永亮立即找到科室主任,主動申請去前線。1月24日,孫永亮見到綿陽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開始忙着採集患者病史,根據就診指南制定治療方案。部分確診的患者心理壓力大,有緊張焦慮等情緒,甚至出現排斥治療的情況。孫永亮說:「有一位危重患者,最初他不了解病情的嚴重性,抗拒治療,後來我們通過調整病房、聯合華西醫院專家會診、加強心理疏導、跟患者家屬協商溝通等方式,患者逐漸放鬆下來,也積極配合治療,現在患者病情逐漸好轉。」
豐谷分院隔離病區護士武娜
豐谷分院隔離病區護士武娜
在豐谷分院隔離病區,武娜負責隔離病區的護理工作,除了做好每日三次的病房消毒,還負責患者的一日三餐,幫患者做霧化、輸液等。病區護士每天兩個班,每班四個小時,為了防止感染,她和其他醫務人員每天都要長時間穿着不透氣的防護服,「為節約醫療防護資源,我們盡量不喝水不上廁所,但我吃藥了一直尿頻,每次換下衣服,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後來用上尿不濕才方便點。」武娜說,每天早上,穿戴整齊後,她都會和同事互相檢查防護到位情況,相互鼓勵,細心完成每天的護理工作。
武娜回憶,病區里的一位30多歲的患者很樂觀,由於動脈抽血較平常抽血要難一些,有時候可能要扎兩三針才能順利抽血,「每次我給他抽血的時候,一針就搞定了,他跟我說,每次看到我來抽血就不緊張。」武娜說,「我們有時會像朋友一樣聊天,尤其聽到他對我技術的認可,給我更多信心和動力。」
2月2日,綿陽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那天我們的朋友圈熱鬧得很,大家都在轉發這個消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武娜說,「我很愛這份工作,不僅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也幫助患者渡過難關。我在隔離觀察期間會養精蓄銳,有任何需要,我都會毫不猶豫重返『戰場』。」
發熱門診護士江成巧
發熱門診護士江成巧
「2019年,我失去了比我大三歲的親姐姐,整個家庭籠罩着陰霾悲痛,我下定決心要多陪陪父母,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來了……」在隔離的酒店房間里,感染科發熱門診護士江成巧在日記本上寫下這些話。原來,今年春節輪休的江成巧本打算回老家陪父母過年,但由於疫情,她退掉了買好的車票,堅守在防疫一線。
「我以為像以往春節一樣常規值守,沒想到疫情不容樂觀,醫院感染科門診改裝成單間、單門、單通道、單候診區,一天的門診總量達200多人次,直到下午5點普通門診停診,又忙着到發熱門診和留觀室幫忙。」大年三十那天,工作10年的江成巧第一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上「戰場」。「記不清那天接待了多少患者,只記得回到家就不想動了。怕父母擔心,沒告訴他們我在發熱門診上班,但隱隱擔心自己沒防護好再出事,父母怎麼能再次承受打擊。」江成巧說,「過一會我就想通了,同事也是女兒兒子,是妻子丈夫,我不能搞特殊,要做好防護,更細緻地投入工作,才不辜負父母和患者的信任。」
2月4日,江成巧接到通知要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以為暫時告別高強度的工作會無比歡喜,但看着同事們忙碌的身影,她卻想留下來,哪怕再幫患者量次體溫、再抽一個標本,也會讓同事們輕鬆一點。「戰友們,你們要撐住,等我回來接你們的班,我們一定會勝利!」江成巧語氣透露着堅定。(張麗 張寶杉 歐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