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延 報導:「黃河文化的形成與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是一致的。作為根文化和母體文化,她所孕育各個區域文化、民俗文化、專題性文化等等都是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內容。」河南省政協委員、省青聯委員、洛陽市文聯副主席、洛陽千唐志齋博物館館長陳花容告訴記者。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在近些年進行的基礎史料整理過程中,黃河文化所孕育的各種區域和民俗文化中,其代表性的姓氏文化在千唐志齋碑刻中體現就特別突出。尤其是黃河流域範圍內的各種姓氏和名門望族,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等。即便是極為稀缺的姓氏,有些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他們的祖先的墓誌。再加上越來越多海外華人華僑回到祖國,常以尋根問祖的方式,關注和參與國家事業的發展,使得姓氏文化成為連接國內和國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姓氏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常為其後人關注的焦點,姓氏文化在墓誌中的體現,讓尋根問祖更加真實。比如唐代鄭氏家族的名人鄭虔,唐玄宗稱其為「詩書畫三絕」,並御題「鄭虔三絕」。常有鄭姓後人到千唐志齋博物館去拜觀鄭虔墓誌。
陳花容委員感慨,鄭虔墓誌的出土,史料價值極大。滎陽鄭氏為名門望族,鄭虔當年在台州做官時間不長後病逝。後又遷葬到洛陽定鼎門附近,與夫人合葬。但鄭虔在台州被尊為人文始祖,建有鄭廣文紀念館。墓誌出土前,學界對鄭虔了解不多,僅台州有個研究機構,因他的流傳事迹較多,且其墓誌資料更為真實,故常引來鄭姓後人探其究竟。
剛剛結束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總書記再次提出要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開展黃河文化宣傳,大力弘揚黃河文化。
陳花容委員表示,「下一步我們會圍繞這樣一個專題去作相應的研究和整理,同時也呼籲相關部門、高校等學術機構能共同來參與,從而更好的講好黃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