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特别报道

打造中華文明「金名片」 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划出台

2019-12-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楊凌雲 報導: 1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就當天剛剛通過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省部際聯席會議審議的《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進行說明。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文旅局、市園林綠化局、市水務局、市文物局等部門負責人出席發佈會。

  豐富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   將建圖書館、劇院和首都博物館東館等標誌性建築
 
  據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陳名傑介紹,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偉大工程,是中華民族活着的、流動的精神家園,是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北京市在推進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方面,以文物騰退保護為牽引,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北運河通州段遊船通航為標誌,大運河生態環境整治取得明顯進展;以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為龍頭,大運河沿線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以內涵挖掘和主題創作為重點,大運河文化傳播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凸顯大運河文化價值。
 
  陳名傑表示,目前重點文物騰退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萬壽寺周邊搬遷騰退順利完成,八里橋保護性退役,延慶寺周邊棚戶區改造按計劃順利推進。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通州古城核心區和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項目正加快建設,運河沿線文物古迹統一標識工作全部完成;北運河通州段11.4公里遊船通航完成第一階段目標,北運河河道治理、兩岸景觀提升等工作順利推進。實現了對大運河有水段實現監測全覆蓋,完成沿線污染溯源工作,北京大運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圖書館、劇院和首都博物館東館,已完成方案國際徵集,正在加緊做好施工前期準備。三大文化設施建成後,將作為北京大運河沿線標誌性建築。
 
  「我們還聯合沿線7省市舉辦「千年韻·萬象河」大運河文化之旅活動,開展「愛上大運河」大型跨省融媒體新聞行動。2019年,以大運河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北上》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和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由知名網絡作家唐家三少撰寫的《隔河千里,秦川知夏》小說現已售出40萬冊,並正在改編為電視劇和漫畫。」陳名傑表示。

  以首善標準做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擦亮國家文化符號
 
  北京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王穎捷表示,北京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要支點,將首善標準貫穿魅力運河、美麗運河、多彩運河、協同運河建設各方面。
 
  據王穎捷介紹,北京將在白浮泉、頤和園、萬壽寺、什剎海-玉河、通惠河沿線、通州古城、城市副中心等大運河文化資源密集區,整體保護恢復遺址遺迹,增加標誌性文化節點,打造7個運河文化展示區,加快規劃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同時,今年10月3日,率先推動北運河北關閘至甘棠閘段11.4公里正式通航,其餘29公里將於2021年6月前實現通航,為北運河全域遊船通航奠定良好基礎。

  打造中國運河旅遊標杆   創建北京(通州)大運河5A級文化旅遊景區
 
  據北京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王粵介紹,2019年11月9日,北京市(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通過了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組織的5A級旅遊景區景觀質量的基本要求,被國家文旅部列入創建5A級旅遊景區預備名單,12月底之前將向文旅部上報創建工作方案和計劃任務書。
 
  據介紹,景區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最北端,處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區,是世界文化遺產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擁有人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迹、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等7個主類、19個亞類、48個基本類型,具有很高的觀賞遊憩價值和資源吸引力。
 
  王粵表示,北京現有7家5A級旅遊景區,奧林匹克公園是2012年11月最晚掛牌的一家,在隨後的七年中北京再沒有5A級景區出現。7家5A級景區全部位於北京中軸線上或軸線以西,在全市分佈不均衡。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5A景區的創建,將有助於均衡北京重大旅遊資源的布局。

  未來公園綠地總量將達55個     園林綠化首創互動式考古體驗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規劃處劉明星處長介紹,目前大運河北京段沿線已建成以「白浮泉、頤和園、什剎海、通州古城、張家灣、延芳淀」等為核心的六大文化景觀片區,建成公園38個,形成「一廊、六區、六核、十六景、多園」的大運河文化景觀總體空間布局,未來將在大運河沿線規劃新建公園17個、改擴建9個,預計2022年前後,大運河沿線將實現公園綠地總量達55個。
 
  針對各界關心的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劉明星表示,遺址公園核心區採用了國內外首創的「覆土保護古城牆遺址,以考古初勘結論復原漢代古城格局,依據考古時序,採用容器苗作為主體種植形式」進行建設的方法,以裝配式木棧道,玻璃棧橋等方式,營造互動式考古體驗。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