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今日热点

江蘇園博園將重現消失園林神韻

2019-11-0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杜林 宋璟 報道:江蘇園林譽滿天下。運用原有生態、自然村落和環境,新設計建設的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博覽園,將打造成為“永遠盛開的南京花園”。10月31日,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博覽園規劃設計成果發佈會暨建築藝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參與園博園設計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表示,園博園將歷史上消失的園林藉助現代手法「復活」,重現神韻。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4月16日—5月16日,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在南京江寧湯山舉辦,將以「錦繡江蘇·生態慧谷」為主題,以「公園、家園、樂園、花園」四園一體為理念,以城市雙修、園林園藝、綠色發展、智慧智能為特色,打造「永不落幕」、「永遠盛開」的園博盛會。目前,博覽園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
 
 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博覽園規劃設計成果發佈會暨建築藝術研討會
 
  「江蘇是中國的園林大省,在過去的年代中,慢慢有些園林在歷史的發展中消失了,江蘇省委省政府就有一個總體的構思,就是能不能通過我們這次的園藝博覽會,再現一些歷史上的園林,哪怕是一個片段。」王建國介紹,此次園博園的設計不是簡單的新建設房子、放置栽培植物,而是根據歷史記載,對一些存在過的園林進行考證工作,找到了7座城市園林的記載,包括南京的華林園。此次園博園的設計邀請多位建築大師、新銳建築師參與。王建國說,園博園的規劃中,既有傳統園林的歷史文化,也有礦坑、水泥廠等工業遺存,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產生時間體驗上的梯度,既呈現工業開發後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場景,也能看到歷史的綿延。
 
園博園項目建設規劃效果圖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本屆園博會將着力打造四大名片,即「最典型的城市雙修名片」綜合採取保育山林、豐富林相、微創修復、融景功能等手段,構建綠色生態體系、涵養場地自然植被、重塑緩衝植被景觀、修復礦坑場地肌理、還原野趣棲息生境,將原有開發過度的生態系統全面恢復成具有多層次生態系統的都市地景奇觀;「最江蘇的園林園藝名片」高品質建設13個地方精品園林,從經典詩詞歌賦中提取、演繹,真實還原、情境再現各地已消失的精品園林建築,再現江蘇廊橋曲折、掇山疊石、水榭亭台等精品園林的文化地標,彙集形成集園林文化、地域文化、碑材文化、工業文化等多種文化相融合的古今文化盛宴;「最活力的智慧智能名片」將充分使用AI、大數據和5G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集智慧購票、智能導覽、行程規劃、智慧停車、人臉識別、AR/VR、無人駕駛汽車、無人商店和無人酒店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平台,打造全國首例由人工智能主導運營的智慧景區系統;「最持續的綠色發展名片」。全力挖潛崖壁礦坑、工業遺址等獨有資源,精心設計石谷花園、再生花園、空中花園和未來花園四大功能板塊,着力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山地花園群和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成為南京東部新城的率先引爆點和發展新引擎。
 
  據了解,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是展示江蘇園林園藝、傳承園林技藝、延續歷史文脈的重要窗口平台,自1999年以來,已舉辦十屆。2018年,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遴選會議選定南京市作為本屆省園藝博覽會承辦城市。博覽園地處南京市委、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紫東(紫金山以東)地區中心地帶,緊鄰湯山國家級溫泉旅遊度假區,位於紫金山、棲霞山、寶華山、湯山四個風景區環抱圈內,分兩期開發,其中一期約3.45平方公里,為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展示區。臨近2條地鐵線站點,滬蓉高速、S002、S122、S337等多條國道省道,輻射性較強,通達性便捷。
 
  在當天規劃設計成果發佈會暨建築藝術研討會上,江蘇園博園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舉行江蘇建築博物館項目簽約儀式,崔愷、王建國、陳薇等建築領域的院士、專家、設計師就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博覽園的建築藝術進行深入研討和交流。
 
  另據了解,園博園項目所在的江寧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江蘇省南京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求,積極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修復工作。目前江寧成功建成國家首批生態文明示範區、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正在創建國家「兩山」實踐創建基地。該區精心布局「西部丘陵田園、中部水鄉田園、東部人文田園、南部山地田園」,在自然稟賦和旅遊資源的一步步轉化中,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持續積累了「生態紅利」。先後創建了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等國家風景區達11個,建成黃龍峴、佘村等中國最美鄉村20個、省高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區33個。此外,注重加快推進街道工業的升級轉型,堅持「逐綠而行、依綠而居」的遷徙規律,構建以綠色低碳為特徵、創新驅動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作為江蘇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試點,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優越的營商環境為江寧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批以智能電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為代表的主導產業展現出蓬勃活力,全區GDP順利突破2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位列江蘇全省三甲。
 
[责任编辑:薛正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