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暉尚可潤山河 關愛路上永不止——記蒲江縣關工委執行主任何守鑫
【香港商報網訊】「這兩年,我們在電商平台上的銷售額從17年的200萬做到400萬,再到今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一個億!」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鏡,說話斯斯文文。他叫楊添財,一位患肌肉萎縮雙腿不能行走的25歲年輕人。
從一個頹廢青年到成功青年企業家,楊添財破繭成蝶,「這都是因為何爺爺在我最迷茫的時刻,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如同一道亮光照進我灰暗的人生。」
楊添財口中的「何爺爺」,正是四川省蒲江縣關工委執行主任何守鑫。
2003年,何守鑫從蒲江縣政協主席崗位上退下來接任縣關工委執行主任,16年來他全身心投入到關心下一代事業中,帶領縣關工委創新活動載體,搭建關愛平台,開創了蒲江縣關愛工作新局面。
因為殘疾,楊添財初中時就輟學,自閉在家整整7年。2015年他開始嘗試在網上銷售當地農產品,初涉電商,不懂銷售,楊添財將父母賣房支持他創業的幾十萬資金虧損殆盡,一度又陷入頹廢自閉。何守鑫了解到他的情況,主動上門與他交流談心,鼓勵他參加科技培訓,同時,還為他聯繫專業策劃人士,免費為他的團隊設計文案,自此銷量猛增,逐步走出了虧損陰影。如今,楊添財已成長為一家年銷售額上億元的團隊領頭人,同時,他的團隊還吸納了30多名殘疾人共同創業。
蒲江縣是遠近聞名的水果生產基地和茶種植區,種有柑橘20萬畝,獼猴桃10萬畝,茶10萬畝。何守鑫30年分管農業工作的經驗讓他深知,鄉村振興是人才振興,要讓三大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需要一群愛農村、愛農民、懂經營重管理的新型青年職業農民。
在何守鑫的帶領下,2017年蒲江縣關工委成立了以他為團長的「蒲江縣五老科技服務團」,圍繞「三大產業」開展科技培訓,每年舉行科技培訓100多場,上萬人參加。他提出「縣上抓提升,基層打基礎」的思路,聘請專家教授講新技術、新品種,更新觀念,充實科學知識;各鄉鎮結合當地實際,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培訓,深受農民朋友歡迎。此外,他還帶領服務團成員深入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田間地頭調研,聽取意見建議,開展現場培訓,蒲江縣湧現出一大批「雙創」青年致富帶頭人。
陶菀,在當地稱得上是一位響噹噹的農民企業家,從事着生豬養殖,柑橘種植,承包果園流轉土地700多畝,年產量400萬斤左右,產值近3億元。
創業初期,陶菀由於缺少資金,不懂技術,一度債台高築,面臨企業破產,家庭破裂的局面。「是何大爺在我最危難的時候雪中送炭,關心、支持和鼓勵我,讓我穩下了心。」何守鑫通過公務員擔保貸款為陶菀貸款5萬元,引進母豬進行繁殖,還通過關工委科技服務團介紹她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推薦到四川省農科院,四川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進行學習,更新理念,掌握前沿養種植技術。2015年,陶菀在何守鑫的介紹下又引進新品種金秋砂糖橘,經過科學種植,精心培育,黃橙橙的果實早已掛滿枝頭,十月底就將全面上市。陶菀坦言,收穫的喜悅,擋不住她對何大爺的感激之情。
一些朋友總喜歡開着何守鑫的玩笑,「當了幾十年的官了,還沒過癮?」他總是笑答到,「我對農村,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生活富裕了,大人們願意留在家裡,娃娃們成長成材了,留守兒童少了,我多高興啊。」如今,蒲江縣「無留守兒童村」已達74%。,連續7年實現青少年零犯罪。
傲人的成績,是何守鑫重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結果。在他的倡導下,《蒲江縣青少年教育資料》已編輯出版7輯,資料圖文並茂,內容充實。既有法律知識、案例警示、家庭社會教育、英烈故事,還有優秀學生成才經驗、五老先進事迹、蒲江歷史文物等內容,該書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對激勵青少年成長成才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愛國主義基地作用,對青少年進行「兩史三愛」和「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構建以家校為目標、家長學校為載體、家長師生參與的教育互動模式,開展家校共育主題活動。
立德樹人,關愛幫扶青少年,特別是困境青少年,一直最讓何守鑫操心。「何大爺,我現在是蒲江縣水文站的負責人了!」這天,何守鑫接到一個電話,聽罷電話,他的臉上笑開了花。電話的那頭是何守鑫曾經關愛過一個孩子,他的父親在車禍中去世,家中頂樑柱沒了,生活一下陷入窘境,不得不退學回家。
關愛,就要到人到心。何守鑫放心不下,更為孩子惋惜,他去孩子的學校,講明情況,聯繫補考,讓孩子繼續求學,在何守鑫的幫助下順利畢業,並考上了公務員。多年來,蒲江縣關工委在何守鑫的帶領下為貧困學生送溫暖,解決校服問題;為「9+3」貧困藏族學生送暖冬用品;籌集資金為143名特困學生髮放資助金14.3萬元;為西南小學200多名學生捐贈愛心床鋪;由他牽線搭橋建立的顯柱陽光獎學金連續6年共為14名蒲江高考文理科狀元發放獎學金80多萬元……今年已經75歲的何守鑫,仍然對關愛工作充滿激情和活力,餘熱生輝,他在關愛的路上一直奔跑着。(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