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四川綿陽「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系列報道之三:生態扶貧領頭人喬良

2019-10-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脫貧攻堅離不開帶頭人,離不開黨支部。面對保護與發展,脫貧與振興,在喬良等人帶領下,關壩村已經成為全國生態扶貧經驗交流會的典型案例,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綿陽平武縣木皮藏族鄉關壩村支部書記 喬良
 
  生態扶貧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喬良,中國共產黨黨員,木皮藏族鄉關壩村支部書記。1995年-1998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4875部隊服役。1998年南方發生山洪災害,奮戰在一線的喬良,看到滿目瘡痍的洪災現場,當時就意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1999年,喬良退役回到家鄉。憑着一個人的力量種植杉樹100餘畝,當年被評為植樹造林星火計劃先進人物。2000年至今,帶領村民先後在荒山栽植200畝核桃樹,67畝生態林,擴大了大熊貓棲息地。2016年,大熊貓和同域保護動物點位較2012年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明顯增多,溝內山羊數量從500隻減少到100隻。2013年底,喬良當選為關壩村支部書記,在黨員大會上提出恢復關壩溝原生魚(裂腹魚和石爬鮡),保護水源地,增加集體經濟。先後4次購買原生魚苗,進行增殖放流。同時安排貧困戶參與河道管理和魚類保護,制止盜魚事件30起。按照收益80%分給村民,20%留存集體用於管護工作,不但增加了貧困戶收入,也實現了自然資本的增長,溝內魚類經濟價值約20萬。水生態系統得以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原來幾乎絕跡的冷水魚現在隨處一個水塘都能捕到。流域保護成果得到平武縣水務局認可並在關壩溝建立了一級水源保護區。
 
  教育宣傳,扶貧扶智 合作經濟,共同致富
 
  喬良在脫貧攻堅期間,深入貧困戶家中宣傳教育,避免貧困戶形成「等、靠、要」的思想,鼓勵和創造機會給貧困戶參與到村內的環境衛生、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上,對於家庭缺乏勞動力的貧困戶,尤其是孤寡老人,大病重病的家庭,帶領村兩委主動幫扶,解決其生活不便和經濟困難。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喬良先後組織村民成立了烏仁核桃合作社、白熊溝旅遊合作社,註冊成立了關壩溝流域自然保護中心,優化了養蜂合作社治理結構,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建立中蜂和中藥材產業園,佔地規模5畝,建立烏仁核桃采穗圃60畝,獲得縣林業局投入60餘萬元支持,紫皮核桃苗圃基地落戶關壩村。申請成為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批准成為四川省自然保護小區試點,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不斷拓展增收渠道,壯大經濟。在關壩溝內建立8個養蜂場,約600群中蜂,每年產量在10000斤左右,每個蜂農收入提高3-4千元,最大的養蜂戶每年蜂蜜收入可達4.5萬元,全村23戶貧困戶69人全部入股養蜂合作社,共佔20%股份。鼓勵村民發展林下經濟,100餘戶村民在房前屋後種植重樓等中藥材,80%村民參與人工種植,其中包括19戶貧困戶,平均每戶不低於2分地,栽植經濟果木1000株。村民收入穩步提升,貧困人群生活水平、收入狀況得到不斷改善,為全體村民購買新農合和分紅達20餘萬元, 2016年成功脫貧摘帽。2014年至今,先後吸引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滙豐銀行、科顏氏等社會組織和企業投入100餘萬元;2018年,關壩村作為阿里巴巴生態扶貧實驗首個公益保護地,1178萬人關注捐能量,村集體獲得200萬社會資金支持用於保護與發展事業,鞏固生態扶貧成果。
 
  基礎改善 生態宜居
 
  近年來,先後硬化通社道路4公里,提升生態產業道路4公里,完成四改兩建69戶,聯合社會力量共創共建,呈現熊貓和蜜蜂文化,恢復水磨坊,建設蜂采館和生態保護館,建成具有川北民居風格的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成為全縣典範;正在建設關壩村綜合大樓600平米,累積投入300餘萬元,旨在宣傳和展示平武縣生態脫貧攻堅的成效和經驗,成為遠近聞名的文創村和生態宜居示範村。
 
  目前,關壩保護小區的實踐已經引起上下游鄉鎮產生複製的興趣,在保護領域受到極大關注,來自廣西、雲南、安徽、陝西、甘肅、四川的林業部門和NGO,以及桃花源和巧女基金50餘人到保護小區交流學習。關壩自然保護小區的案例已然成為四川省精準扶貧的極佳實踐,為四川自然保護小區管理辦法和操作指南的擬定提供借鑒,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張麗 張寶杉)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