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延 報導:10月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了「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25場,濟源示範區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張戰偉帶着大家一起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濟源人民在愚公移山精神的激勵下走過的光輝歷程。
70年歲月如歌,70年滄桑巨變,70年篳路藍縷,70年砥礪前行。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濟源地方經濟從弱到強,人均生產總值從55元增加到87683元,居全省第二,增長了1594倍;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展聞名全國的「五小工業」,到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推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再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率先推進國有企業改制,工業增加值從不足90萬元增加到381.8億元;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618元增長至33307元,居全省第三,累計增長48.7倍;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42元增加到18446元,居全省第二,累計增長439.2倍。
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自主創新
近日公布的中國企業500強中,河南9家,濟源1家上榜;中國製造企業500強,河南16家,濟源入圍4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河南13家,濟源上榜3家。
對於濟源如何在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亮眼成績,濟源示範區管委會主任、市長石迎軍表示,濟源的實體經濟頂住了這些年的經濟下行壓力,一方面是堅持開放帶動,引進優質增量。今年7月份,濟源被評為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示範市,先後吸引了富士康、中國煤科、中國兵裝、重慶力帆、伊利、雙匯等一批大型企業落戶,為濟源工業轉型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另一方面是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現有存量。濟源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始終位居全省前列,工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技改投資始終保持強勁勢頭。比如:去年,濟源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2.07%、居全省第1位,工業「三大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了47.5%。今年上半年,工業技改項目投資增幅達82.1%,帶動工業投資增長37.4%,居全省第1位。此外,注重人才培養。「我們非常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每年都要組織大家到知名院校進行培訓。同時,定期舉辦企業家沙龍,以此為平台,進一步增強企業家創新意識,密切相互之間的合作。」石迎軍如是說。
做大「資源獨有」 建設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旅遊一體化
濟源不僅是一座工業城市,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濟源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西踞王屋、東接華北平原,地處華夏文明搖籃地帶,是「雙陽福地」,森林覆蓋率達45%,居全省第2位。
近年來,濟源加快推動10家A級景區、1家省級旅遊度假區提質升級,全力打造了北部南太行生態觀光旅遊帶、南部沿黃河小浪底休閑度假旅遊帶。挖掘道文化、愚公移山文化,謀劃實施了道境廣場、王屋老街、洞天民宿、精品酒店、夜遊體驗等項目,打造了王屋山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依託愚公移山幹部學院,大力推進愚公移山精神紅色教育基地、展覽館建設,打造了愚公移山幹部學院文化旅遊產業園區。挖掘濟水文化,實施古泉復涌、河道修復、重點文物保護、濟瀆古廟會恢復等工作,打造了濟水源文化小鎮。結合地域文化特點,打造了一大批精品民宿。
堅持深化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
近年來,濟源一直走在全省深化改革的最前沿,先後承擔了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全省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等30餘項國家、省級改革試點任務,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改革試點。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率先在全省推進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綜合成績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服務「秒批模式」,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時間全省最短;濟源營商環境評價在全省排名第一,被評為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