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郭延 報導:8月28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發佈會第三場。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三農」建設情況。
據了解,河南糧食產量由1949年的142.8億斤,增加到2018年的1329.8億斤,增長8.3倍;人均糧食佔有量由1949年的171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609.7公斤,增長2.6倍。河南不僅解決了全省1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400億斤糧食及其製成品。各類農產品供應充足、質量安全,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奶瓶子」。
細數農業發展新成就
河南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63萬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910萬畝。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小麥、玉米等多個品種培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農業科技貢獻率居全國第一方陣,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7%以上。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位,花生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產值居全國第二位。全省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覆蓋,農機總動力超過1億千瓦、居全國第2位。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7250家,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省工業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湧現出了雙匯、思念、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全國知名企業,河南已成為全國第一糧食加工大省、第一肉製品大省。
細數農村面貌新變化
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按照「四美鄉村」標準打造1000個示範村,全省85%的縣市實行城鄉一體化保潔,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眾對村莊環境的滿意度連續三年達到80%以上,2018年全省完成200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今年再完成300萬戶;交通出行方面,全省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3.8萬公里,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23.12萬公里,今年年底前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100%通客車;基礎設施方面,全省集中供水人囗達7207萬人、集中供水率89%,其中自來水覆蓋人口7126萬人,85%的村用上了自來水,貧困村的電網改造升級也將全面完成。
細數農民收入新增長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7年超過城鎮居民,2018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31元,是1978年105元的132倍,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3:1。「錢袋子」鼓起來了,農民消費水平也持續提升。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0392元,比2012年增加5360元,是1978年人均消費支出81.70元的127倍,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全省農民家庭平均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22.32台、空調94.28台、流動電話262.71部,農民生活逐步步入現代化。農村公共服務能力也持續提升,84.8%的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居民醫保制度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9.02%。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85.3%的行政村建有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細數城鄉關係新融合
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零門檻」,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外來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新增城鎮人口1233萬,發放居住證230萬張。採取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制訂出台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健全鄉村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機制,全省已累計130多萬熟悉市場需求、掌握生產技能、積累經營經驗的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帶動就業814萬人,實現了「輸出一人致富一家」打工效應向「一人創業致富一方」創業效應的轉變。
細數農村改革新跨越
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農民持續受益,是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深化的體現。河南是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省份,全省99.25%的行政村完成清產核資,共清查核實資產2695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862億元。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勢頭良好,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8萬家,其中家庭農場5萬家、農民合作社18萬家。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實現了有機銜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發展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