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今日热点

念“羊”經 發“羊”財 甘肅環縣“羊式”扶貧顯效

2019-09-17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以前羊羔肉一斤只能賣30多元,現在通過電商平台,一斤最高能賣到80多。”甘肅省環縣富達養殖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劉仲明說,據測算,僅去年一年,該社社員戶均增收4200元,其中大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當地脫貧攻堅樹立了樣板。
 
  甘肅環縣處於毛烏素沙漠邊緣,氣候乾旱,屬於典型的半農半牧地區。靠天吃飯、入不敷出是農戶家裡的常態,也讓環縣成為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繁重。據介紹,當地農民大多養羊,但初衷僅僅是補貼家用,並未奢求以此發家致富。如今,像富達養殖這樣的專業合作社的成立,燃起了當地農民念“羊”經、發“羊”財的“熱情”。“看到了希望,日子也就有了奔頭。”

  養羊也靠高科技 轉型發展謀出路
 
  從“滿山放牧”到“精準飼餵”,從“本種交配”到“人工授精”,從“看體型摸肚皮”到“挨個做B超”……這些對於當地農民來說聞所未聞的“新技術”被環縣應用到了大型養殖場、合作社甚至普通養殖戶。
 
  據悉,2017年,環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環縣中盛羊業發展公司,建成了百萬隻肉羊屠宰加工線,同步發展了4處萬隻以上規模的繁育場、200個千隻以上規模合作社、244個500隻以上規模專業合作社,培育標準化自養示範戶2166戶、帶動4.8萬戶農戶發展肉羊養殖。
 
  “我之前想着應該是機械化飼餵、分欄分舍餵養,沒想到還用到了B超、人工授精等,更沒想到哪只羊什麼時間喂、喂多少、飼料怎麼搭配都要具體分類。”26歲的關文君進入中盛公司之前,想到的遠沒有現在看到的先進。雖說畢業於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他學的是動物防疫和檢疫專業,還算專業對口,但用他的話說,還得通過實踐來總結經驗。
 
  從龍頭企業到合作社,再到養殖戶,從點向面的擴展,需要的是理念更新,需要的是技術的支撐。而推動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正是一個個80、90後的大學生。

  搭乘電商“快車” 羊肉走出大山
 
  “上陣父子兵。”在環縣,就有一對父子,在電商扶貧領域,上演了一出“父子兵”的佳話。父親走“羊”路,成立合作社,走鄉串戶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羊;兒子念“羊”經,一台電腦、一根網線連天下,在電商平台上一年賣掉1萬隻;藉助電商平台,環縣羊肉走出大山,村民也跟着發了“羊”財。
 
  劉仲明是環縣毛井鎮楊東掌村的村民,已經賣了30多年羊的他此前都是通過上門收羊,再轉賣出去賺個差價。四年前其成立了環縣富達養殖專業合作社,與以往相同的是依然走鄉串戶收羊,不同的是收來的羊不再轉手給羊販子,而是直接通過其子劉國寧的網店把羊肉賣到了全國各地。“我給出的價格是由市場價和額外八個百分點兩部分組成,報價之後,賣家基本不會還價,因為如果拉到集市上,最多只能賣每斤15塊錢,上門來收卻能賣16元左右,一隻30公斤重的羊賣近1000塊錢,賣家很滿意。”劉仲明說。
 
  今年,劉國寧預計其在拼多多平台的銷售將達到3000萬元,目前合作社已經與135戶村民簽訂了養殖協議。“對於這些貧困戶來說,銷路不愁,養羊的信心更大了。”
 
  藉助電商平台,環縣不僅讓羊肉走出了大山,還積極推廣小雜糧訂單種植經驗,擴大種植規模,組織電商企業與11842戶貧困戶簽訂316014畝訂單種植合同,涉及雜糧20多種,訂單種植模式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多元。
 

  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底,環縣建設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174個,覆蓋率達69.3%,實現了21個鄉鎮電子服務站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全縣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3.5億元,同比增長40%,網絡零售額6440萬元,同比增長30%,累計帶動就業人員7200人以上。(寇剛 姜軍霞)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