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9月3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團來到河西四郡之一甘肅省武威市,在這裡見證著名的絲綢之路要塞——武威市70年的輝煌發展。武威古稱涼州,以前的氣候條件並不好,人民生活條件較差,70年來,通過養殖和設施農業等多種方式幫助移民實現脫貧致富。
李應川和王菊蓮曾經的住所
李應川一家在新居所前合影
“我們以前住的是土坯房,那是我們倆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結婚、生孩子都在那裡。總以為就會這樣一直過着,沒想到的是,2012年在政府的補貼下,我們搬到了這裡,建了這一院子的新房子。” 3日上午,曾經居住在武威市古浪縣東南部乾旱山區橫樑鄉山區里的李應川和王菊蓮在自家新房子里向記者說到。
李應川和王菊蓮曾經居住的古浪縣橫樑鄉是武威所管轄的貧困鄉之一,通過移民搬遷搬到了古浪縣西靖鎮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以前吃水要用毛驢從遠處馱,種了7畝多的旱地,主要靠天吃飯,而且孩子上學、交通、醫療等都不方便。自從搬遷進了移民村,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來水進了院子、冬天屋裡有暖氣、衛生間里不僅乾淨還能洗澡,孫子孫女現在就在家門口上學,醫療、交通條件也都改善了。村裡還給搬遷戶們建了配套的日光溫室大棚和養殖暖棚,今年我包了兩個,就準備開始幹了,日子比以前紅火多了。”李應川高興的說著自家的變化。
李應川一家的變化,是他所在的古浪縣西靖鎮黃花灘生態移民區人民如今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移民搬遷後,武威市各級政府通過發展設施農業、現代化養殖、鼓勵勞務輸轉等多種方式解決移民的勞動生產問題,實現了移民村“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富民新村總支書記張延堂介紹到:“這個移民村彙集了古浪縣南部山區8個鄉鎮的移民,共有1300多戶4500多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95戶3736人。截至目前,富民新村已脫貧559戶,預計今年再脫貧520戶,今年年底可實現整體脫貧”。
近年來,武威市古浪縣堅持把產業培育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依託傳統優勢產業,因地制宜,布局沿山、沿川、沿沙特色產業帶,大力扶持群眾發展牛、羊、雞,日光溫室精細果蔬等十大特色產業以及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五小產業,移民區累計建設日光溫室6807座,養殖暖棚2.2萬座,發展特色經濟林2.1萬畝,種植梭梭接種肉蓯蓉1.06萬畝。建成萬頭肉牛養殖、萬隻種羊繁育、萬畝枸杞種、萬畝寒旱農業等扶貧產業基地。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武威人民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經濟社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9.27億元,居甘肅省第6位,總量是1949年的1062倍。武威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68元,是1984年的58.9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8元,是1949年的319.9倍。像李應川和王菊蓮這樣土生土長的武威人民,同心協力、開拓創新,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上不斷前行,在武威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續寫着壯麗篇章。(寇剛 王曉強 梁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