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958年,酒鋼集團開始在西部的這篇土地上開始建設,甘肅省嘉峪關“因企設市,因關得名”,1965正式設立嘉峪關市。“到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幹,往前看,戈壁灘,往後看,鬼門關,抬頭看,灰色天。”老一輩鋼城建設者流傳下來的順口溜,真實地反映了過去這裡惡劣的生態環境。
穿越四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嘉峪關市沐浴着新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城市建設,工業發展、生態文明、科教文旅的征程中不斷進步發展,一座年輕的城市正在西部的戈壁上冉冉升起。8月28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團踏上嘉峪關關城,回顧這座城市如何在54年間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光輝歷程。
城市經濟飛速發展
嘉峪關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毅介紹到,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奮鬥拼搏,昔日的戈壁荒灘上崛起了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令人嚮往的戈壁新城。
如今的嘉峪關建成區面積142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人,城鎮化率93.45%,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座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易到精緻的發展,在全省、在西部乃至在全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299.62億元,是1965年的6673倍;人均119418元,是1965年的970倍,位居全省第一,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地區性財政收入42億元,是1966年的2978倍。經過數十年探索和積累,形成了鋼材、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光伏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軍民融合、特色農業等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工業製造、實體經濟、新興產業兼具是嘉峪關今後發展的最大資本。
工業結構明顯優化
1958年,酒泉鋼鐵集團開始在嘉峪關這片土地上建設。是國家最早規劃建設的第四家鋼鐵聯合企業。也是我國西北地區建設最早、規模最大、黑色與有色並舉的多元化現代企業集團。經過61年的建設發展,酒鋼已初步形成鋼鐵、有色、電力能源、裝備製造、生產性服務業、現代農業六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的格局。鋼鐵產業具備年產1000萬噸鋼(其中不鏽鋼120萬噸)的生產能力;有色產業已形成年產電解鋁170萬噸的生產能力,跨入國內大型鋁企業第六位。同時具備一定的銅和鎢生產能力,電力能源產業已形成3365兆瓦的自備火電裝機容量。集團現有職工3.7萬,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中國製造企業500強第80位。
與此同時,嘉峪關市也加大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光伏新能源、鋁製品深加工、汽車裝備製造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的重點項目相繼實施,地方工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投資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從“一鋼獨大”到多項發展的新興工業城市。
酒鋼宏興股份不銹鋼分公司不銹鋼生產車間
生態旅遊不斷發展
建市以來,幾代嘉峪關人在“漫天刮黃沙,風吹石頭跑”的西北戈壁大搞建設,一座工業城市在曲折坎坷中應運而生。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過去那種粗放式、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之路漸漸已不適宜嘉峪關的發展。近年來,嘉峪關在抓經濟工業發展建設的同時,也意識到了環境生態的問題,以酒鋼集團為代表的一大批企事業單位,牢固樹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多年的努力,嘉峪關市的城鄉綠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形成了以道路綠化、防風林帶、鄉村綠化為框架,以庭院綠化為基礎,以公共綠化為依託的綠化建設格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人民用自己的雙手,靠着堅定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經過幾代人的付出,將曾經遍地砂石的不毛之地一點一點建設成了綠樹、藍天、碧湖交相輝映的現代化工業旅遊城市。
山綠了,水青了,天藍了,人也就來了。生態環境的改變,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遊玩。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嘉峪關市的旅遊業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的道路。從原來旅遊景點僅嘉峪關城樓一處,發展到目前A級景區7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4家,3A級景區2家。形成了以國家5A級旅遊景區嘉峪關文物景區為核心的長城絲路旅遊圈,以國家4A級旅遊景區紫軒葡萄酒莊園、嘉峪關方特歡樂世界為核心的科技文化旅遊圈,以南湖文化生態園、東湖生態旅遊景區為核心的生態文化旅遊圈。
正如王毅所言,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而生的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嘉峪關和全國一樣,迎來了發展的新時代,嘉峪關人民團結一心、負重自強、開拓創新,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以大格局謀劃未來、以大手筆引領發展、以大擔當狠抓落實,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戰略目標,接力進行不懈奮鬥,全市發展邁上了新台階、進入了新階段。(寇剛 王曉強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