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楊凌雲 報導:9月3日下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生態文明專場新聞發佈會上發佈,2019年8月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1-8月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兩項數據均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同期最低。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介紹,2018年北京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分別為6、42和78微克/立方米,與歷史高值的1998年相比分別下降95.0%、43.2%、58.5%,均創新低;特別是SO2濃度從2004年起開始穩定達到國家標準,目前已連續兩年保持「個位數」。自2013年開始監測PM2.5以來,PM2.5濃度連年下降,2018年比2013年下降43%,達到51微克/立方米;2019年1-8月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幅度進一步擴大。
于建華表示, 通過一微克一微克去摳、一天一天去爭取,北京市實現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藍天含金量也大幅提升。從優良天看,2018年優良天數227天,佔比62.2%,比2013年176天增加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增加31天。從重污染天看,2018年重污染日共15天,比2013年58天減少43天。2019年前8個月,本市空氣質量繼續改善。其中,在5-7月連續三個月月均濃度保持「30+」之後,8月份月均濃度更是出現歷史新低的23微克/立方米,市民藍天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資料顯示,「十一五」以來,北京市均是率先完成國家五年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的省市。在2017年提前動態完成 「十三五」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基礎上,2018年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幅度進一步擴大。
飲用水水質方面,北京密雲水庫等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國家標準;河流、湖泊水質穩步改善,2018年全市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54.5%,劣Ⅴ類水質河長佔比由「十二五」末的44.5%降低到21%。
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北京市201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5%,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保持在「良」的等級。
污染防治方面,北京聚焦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重點領域,持之以恆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污染減排持續領跑全國。
商報觀察:北京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北京市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本報認為北京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主要得益於持續提升的治理能力。
北京的具體做法包括:制定實施了嚴於國家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律法規;累計出台70項地方環保標準,體系全國最全,標準限值全國最嚴。運用市場、稅收、補貼、價格等經濟政策推動生態環境保護,2018年起排污收費改環境稅後,應稅大氣、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標準按國家法定幅度上限執行。集中攻關,取得PM2.5來源解析、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協同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以落實屬地責任和精準執法為目標,建立了覆蓋街道(鄉鎮)的高密度PM2.5監測網、總懸浮顆粒物(TSP)監測網和地表水監測網,開創了低成本高密度小型化傳感器技術在大氣監測領域應用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