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曉磊 報導:8月6日,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佳木斯新聞發佈會在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舉行。佳木市委書記徐建國圍繞「東極振興新征程 風勁帆滿再出發」這一主題,從農業、工業、對外開放、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介紹了佳木斯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累累碩果。徐建國表示,佳木斯正全力推動農業富民、工業強市、城市提檔、開放興市「四大戰略」,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奮力續寫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嶄新篇章。
發佈會現場
生態宜居+紅色基因 三江文化繪魅力名城
素有「華夏東極」之稱的佳木斯是一座生態宜居、富有魅力,具有紅色基因,勇於創新創業,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佳木斯地處沃野千里、平闊如海三江平原腹地,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山水相連、隔江相望,擁有大界江、大農業、大水雪、大濕地。佳木斯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誕生地和主戰場,解放戰爭的大後方,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作為北大荒核心區佳木斯還是當時東北農墾總局和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所在地,十萬復轉官兵和百萬知青用青春和熱血鑄就了美麗富饒的黑土地。佳木斯還曾是肅慎之國、挹婁古都、五國盛地、滿族故鄉,赫哲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三江文化。歷史與民族的鮮明文化特徵,與現代以來的抗聯精神、東北小延安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知青文化一起,積澱了佳木斯這座「三江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
發佈會上,徐建國自信滿滿地稱,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1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40.3億元,分別是建國初期的616倍、1098倍、640倍;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141元和16315元,是建國初期的11倍和679倍,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新時代的佳木斯正朝着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佳木市委書記徐建國
北大荒成北大倉 助力「中國飯碗」
70年來,佳木斯由北大荒變成沃野千里的北大倉。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批建設者開墾北大荒,到今天擁有3000萬畝良田的農業大市,勤勞的佳木斯人民喚了沉睡萬載的黑土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佳木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創建建三江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開創了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嶄新局面。時至今日,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五連豐」,年產量穩定在250億斤以上,商品率在90%以上,按每人每天一斤糧計算,足以確保全國14億人民18天的口糧,已成為國家糧食主產區和優質商品糧基地,為黑龍江省成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做出積極貢獻。
多措並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橋一島」助開放新格局
70年來,佳木斯從傳統老工業基地逐步走上了新型工業化道路。近幾年,佳木斯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並舉,紮實開展院士專家行,央企對接、京佳合作、「金鳳還巢」等活動,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先後有美國約翰·迪爾公司、新加坡豐益集團等一批國際500強企業和中國建材、國家電投等眾多國內500強企業落戶佳木斯。如今,涅槃後的老工業基地正在重振雄風。
70年來,佳木斯由一座邊境小城正全力打造黑龍江省東部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和對俄合作新高地。特別是隨着中俄同江跨江鐵路大橋主體鋼樑正式合龍,即將結東中俄界江無鐵路橋樑的歷史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不斷深入,國際旅遊島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跨境合作區建設已箭在弦上,橋頭經濟區各項規劃緊鑼密鼓,「一橋一島」已成為佳木斯市全面對外開放的新引擎,佳木斯正朝着「活力迸發魅力獨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
佳木斯市委副書記、市長邵國強
向全面小康邁進 政治生態連居全省前列
70年來,佳木斯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正逐步實現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轉變。2018年以來,全市5個國貧縣更是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達到30.8和31.4平方米,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建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6%;佳木斯首創的快樂舞步健身操風靡全國、走向世界;群眾性冰雪運動蓬勃發展,為國家輸送了楊揚、隋寶庫、武大靖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
過去的70年,佳木斯始終注重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全面提振。樹立更加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和一系列自主創新改革,一批制約發展的堵點、痛點得到有效疏通;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大接訪行動,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政治生態建設考核連續兩年位居全省前列。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徐建國最後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佳木斯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真抓實千、開拓創新,奮力續寫新時代佳木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