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今日热点

通心絡治療血管病獲循證醫學證據 中藥走向國際化邁出堅實一步

2019-03-30
来源:香港商报网

通心絡干預頸動脈斑塊循證醫學研究成果發佈會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麗娟 報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牽頭,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等國內35家綜合性三甲醫院,開展的一項循證醫學研究結果顯示,中成藥通心絡膠囊可以減少頸動脈斑塊面積、血管重構指數和首發主要心血管事件,療效顯著且安全性良好。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學報告》。這為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邁出堅實一步。
 
  該研究在世界衞生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台一級註冊機構進行註冊,在全國18個省內篩選出1212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觀測用藥2年後雙側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等指標的變化。張運3月29日在北京表示,這項循證研究得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結果,證實在亞臨床動脈硬化患者中,應用通心絡能夠安全有效地減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和血管重構指數,接受通心絡治療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顯著減少,特別是減少不穩定心絞痛的發生率。這意味着通心絡膠囊不僅能穩定斑塊,抑制斑塊形成,而且能逆轉斑塊對血管帶來的不良影響,減少心絞痛、心梗、腦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運在會上發佈通心絡干預頸動脈斑塊循證研究成果
 
  北京阜外醫院副院長楊躍進是最早將通心絡用於臨床試驗的醫生。他對219例心肌梗死並做了支架手術的病人,在傳統西藥的基礎上增加了通心絡,發現通心絡能夠減少術後無複流和心肌梗死面積的發生率。楊躍進表示,此次研究是張運院士嚴格按照國際的循證醫學研究方法、原則和標準進行,因此結果可靠。儘管部分人對中醫有爭議,但循證醫學證據就在這裏。相信本研究對健康中國建設,對目前老齡化社會的加速,以及未來2050年實現中國夢意義重大。
 
北京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對通心絡干預頸動脈斑塊研究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這是中國開展的第一個中藥製劑干預頸動脈斑塊的大樣本、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指出,此課題是中醫絡病理論與科學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成果,是中藥創新的新模式,也是科學創新研究的新模式。此項成果不僅體現了中醫的理論指導,同時憑藉西醫的循證醫學證據,得到西醫認同。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創會副主席,科技部973計劃中醫理論專題專家組組長李振吉認為,該研究再次證實中醫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中藥走出國門面臨的一大問題是證明中醫藥療效的高級別證據還不足,難以進入國際高級別的臨床診療,本研究成果無疑為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促進中醫藥國際傳播提供了範例。
 
  實際上,早在2009年國際權威醫學雜誌《美國生理學雜誌》就發表了一篇關於通心絡穩定斑塊的基礎研究論文,論文指出通心絡可減低血脂水平並抑制系統性炎症,增加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防止其破裂。編輯部在評論中評價通心絡「為未來可能發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點燃了希望之燈」!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嶺葯業董事長吳以嶺表示,此次進行的1212例臨床循證研究為臨床醫生選擇藥物提供了確切的臨床數據,使這種希望變成了現實。
 
  頸動脈能夠集中反映人體血管健康狀況,若頸動脈出現硬化斑塊、管腔變窄等病變,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發生了同樣病變,特別是心腦血管病變。通心絡膠囊是1996年國家食葯監局批准,用於治療心絞痛和缺血性卒中的國家創新專利中藥。該葯從七種植物中藥和五種動物藥中提取、濃縮和冷凍乾燥獲得。據悉,在2017年度心血管疾病口服中成藥中,通心絡膠囊佔比達6.92%,成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用藥,現已在韓國、越南、俄羅斯、加拿大、新加坡、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並銷售,並被越南衞生部批准進入越南國家醫保目錄。
 
  中醫藥走向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吳以嶺透露,以嶺葯業研製生產的治療感冒的連花清瘟,目前正在美國做FDA二期臨床試驗。「未來公司還有到美國申報新葯臨床試驗的多個計劃。歐洲葯監局的官員也希望我們儘快到歐洲申請註冊。」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