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葉縣燕山湖
【香港商報網訊】河南省葉縣史稱「昆陽」,被譽為「中國岩鹽之都」,是古代政治家、軍事家、葉姓始祖沈諸梁的封地,著名的「昆陽之戰」就發生在這裏。葉縣是省級貧困縣,扶貧開發重點鄉鎮11個、貧困村123個。該縣按照「縣有支柱產業、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項目」的思路,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光伏發電、電子商務、服裝加工、電子加工等產業,實現了貧困人口扶貧產業多層覆蓋,通過危房改造、「六改一增」提升工程等扶貧舉措的精準推進,2018年,實現脫貧4201戶、13012人。
為有效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破解脫貧後鄉村如何振興難題,葉縣決策者審時度勢,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實施了「支部帶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干群共建、全民發動」的黨群共建活動,其主體是在各村成立紅裝志願服務隊,集中舉行授旗儀式統一發放紅馬甲,為服務隊配備鐵鍬、掃帚、洗衣機等工具,以服務隊為主參與到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集體經濟建設、村風民風改良等活動中,極大調動並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內在動力,有效加強了基層黨建、化解了信訪矛盾、轉變了工作作風、節約了工作經費、提振了發展信心、點燃了工作激情。這就是初見成效的葉縣黨群共建模式。
目前,葉縣所有行政村已實現紅裝志願服務隊全覆蓋,參與共建義務勞動超過20萬人次,紅裝志願服務隊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支「生力軍」。葉縣黨群共建志願服務隊的實踐,找到了一個破解當下農村複雜工作困局的良方,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思考的結晶,也是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能力水平的具體檢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成熟經驗。
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的「美容師」
2019年春節前後,葉縣547個村級志願服務隊身着統一製作的紅馬甲,帶動各村男女老少一起行動,打掃積雪,清理廣場、路面和庭院。招展的紅旗、火紅的馬甲與皚皚白雪交相輝映,笑聲、歌聲在村莊上空飄蕩,構成了一幅熱火朝天、溫馨暖人的勞動畫卷;各種照片、錄像、文字瞬間刷爆刷紅了葉縣的各個朋友圈。真是:「白雪紅裝兩相映,鍬鏟帚掃凈村容。歡歌飛飄雲天外,豪情滿懷春寒輕。」
葉縣仙台鎮巾幗紅裝志願服務隊義務種植果樹
2月15上午,記者來到葉縣仙台鎮南龐庄村,幾十名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正在清掃積雪,一面寫着「南龐庄村巾幗志願服務隊」的紅旗在風中飄揚。村莊主幹道筆直寬闊,兩邊綠化帶里,落滿積雪的石楠和女貞顯得愈發青翠,文化牆上「黨群共建,鄉村振興」、「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等彩色標語分外醒目;村文化廣場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籃球架、乒乓球台、高低杠等體育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民房整齊劃一,每家大門兩邊都修建有樣式統一的花池和精美的小柵欄,整個村莊整齊、乾淨、溫馨,洋溢着一種熱情和吉祥。
在打掃隊伍里,記者見到了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任世奇,他是包村帶隊幹部。任世奇說:「兩三年前,南龐庄村還是個重點貧困村,全村64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67戶251人。村莊基礎設施落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居環境差、幹部沒動力、群眾有怨言,是遠近聞名的老大難村。」
2018年該村申請到60萬元的農村環境整治專項資金,可是經專業施工隊核算:挖下水道、鋪道沿石、栽綠化樹、修廣場等少說也得120多萬。經過反覆商量,村委決定搞「幹群共建」,經費全部用來購買原材料,把規劃、設計、施工等開支節省下來,幹部群眾出義務工自己干。村委幹部、在家黨員、駐村幹部先帶頭干,將1300米開挖下水道任務按勞動力平均分到每家每戶。同時,村黨支部把留守婦女組織起來,發給她們紅馬甲,成立巾幗紅裝志願服務隊。
南龐庄村幹群共建的想法得到縣鎮兩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包村縣領導任世奇拿起鐵鍬,帶頭投入勞動,和群眾一起接水管、和水泥、挖壕溝;作為該村幫扶單位,葉縣物價局組織70名機關幹部成立了兩個小分隊,輪番上陣作業;巾幗志願服務隊更是幹勁十足,不少婦女手上磨出了血泡,可是沒有一個人喊疼叫累。為了節省資金,村委會在村邊壘起大鍋台、蒸大鍋饃煮大鍋菜、泡上大碗茶,縣鄉幹部一個鍋里吃飯,黨員群眾一個工地幹活。經過近半年的奮戰,硬是把污水坑變成文化廣場,把荒宅廢地變成草坪綠地,把農戶庭院打掃得一塵不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60萬的項目款干成了120萬元的活兒。
66歲的龐來明是南龐庄村巾幗志願服務隊小隊長,她告訴記者:「春節前後這雪下下停停,都打掃好幾次了,這種公益活動已經成為常態,村裡共有志願者60人,並且建有一個群,只要在群里發佈信息交代清楚,是隊員不是隊員,村裡人都主動出來幫忙。」
南龐庄村黨群共建模式引起了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縣縣委書記古松的高度重視和肯定。古松認為南龐庄村黨群共建模式不只是改變人居環境,還彰顯了黨員幹部的優良作風和帶頭作用,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激發了廣大幹群自力更生建設家鄉的內生動力。古松敏銳地意識到,這種模式將是加強基層黨建最好的切入點,是破解「逼着幹部干、多數黨員看、群眾提意見」這一怪象的利器,是能夠將農村各項工作統攬推進的有效載體和抓手,是統一思想凝聚黨心民心的粘合劑。他對記者說:「看到這一切,我興奮不已,因為在葉縣工作10年,如何找到破解葉縣當下農村複雜工作困局的出路也是我一直困惑一直思考一直探索的問題。
葉縣縣委書記古松(右二)和群眾一起勞動
兩次調研後,葉縣縣委發文在全縣範圍內推廣。號令一出,各鄉鎮(街道辦)前往仙台鎮學習取經,紛紛成立紅裝志願服務隊,目前已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隊員近5萬人,紅馬甲之風頃刻席捲昆陽大地,成為一道流動的亮麗風景,南龐庄村也成為葉縣「黨群共建」的起源地。
統一思想凝聚黨心民心的「粘合劑」
「每逢參加移栽樹木、開挖下水道等耗時長的工程時,村支書楊小五就割肉買菜在村委大院做大鍋菜,鄉親們干到中午一人盛一碗就個饅頭,或坐或立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就像過節一樣熱鬧。」葉縣辛店鎮常派庄45歲村民張麥最難忘的就是吃大鍋飯,她說:「鄉親們平時又不串門,現在一塊吃飯交流,親切了許多,和村幹部也熟悉了。過去見了村幹部頭一低就過去了,也不知道他們想些啥在幹啥;現在交流多了,知道村幹部的不容易,知道全村的發展方向了,真的是心往一處想擰成一股繩了!」
黨群共建模式的實施增加了群眾和村黨支部的了解、交流和互信,統一了認識,清晰了目標,極大提高了村黨支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葉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買麗娟認為,南龐庄村的蝶變歸根結底來自於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通過支部把村委委員、黨員、扶貧工作隊、志願服務隊、群眾團結指導好了,黨群關係就密切了,農村的各項工作就能順暢開展了。因此在推進黨群共建活動中,加大力度狠抓基層黨的建設,確保其成為農村各項工作的主導者和引領者。
為了提升村委領導素質,發揮領頭雁功能,縣委組織部對村支部書記嚴格定規矩、強作風、嚴要求,做到肩頭有責任、頭腦有思路、工作有激情;出台《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星級管理的通知》,對村幹部進行綜合評定等級,加強績效考核,落實獎懲措施,切實調動工作積極性。同時公開考試、統一考核、擇優錄用村級事務專幹,充實鄉村一線工作力量,縣鄉財政每年拿出680餘萬元,解決村級事務專干補助,切實做到選進來、留下來、用起來。
針對農村黨建工作中黨員管理難、組織活動難、作用發揮難的問題,葉縣在黨員中施行「一編三定 (即黨員編組,定崗位、定責任、定獎懲)」積分管理,科學設置標準,打造以積分制管理為抓手、各類活動載體為平台、黨員自覺服務群眾為基礎的黨員管理新格局,對違反管理規定的及時下發提示函,集中進行處置,直至勸退。通過積分管理,促使黨員亮身份、做表率、找回初心、扛起責任,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為了改善鄉村幹部的服務環境,葉縣不斷強化村支部硬件建設。自2016年以來,葉縣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新建以及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300多個,進一步完善了黨群服務中心(站)業務辦理、文娛休閑、教育培訓等便民功能,在全市都是亮點;去年「七一」隆重表彰了36個表現突出的村(社區)黨組織,兌現獎金44萬餘元,切實提升村級組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在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和帶頭作用的同時,葉縣不斷加強對紅裝志願服務隊的建設、管理和規範,不斷拓展志願服務隊的職能和服務範圍,村裡文藝骨幹、舞蹈隊員、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穿上「紅馬甲」就是隊員,除了參加公益勞動外,還幫助貧困戶、五保戶、孤寡老人,調解糾紛、維持治安,帶頭髮展項目發家致富,可以說紅裝隊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特別是在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許多貧困戶在志願隊員的幫助鼓勵下脫貧。
葉縣葉邑鎮大喬庄村紅裝志願服務隊挖邊溝、培路肩,美化鄉村公路
葉邑鎮杜庄村46歲村民翟如意打工受傷,村黨支部引導他飼養長毛兔,志願隊員輪流幫助他,現在年出欄長毛兔800多隻純收入8萬多元,徹底解決了一家五口人的生計。53歲村民張艷明丈夫腦梗偏癱,兩個孩子上學,生活十分困難。在紅裝志願隊員的幫助下,她家很快發展7頭肉牛,僅通過出售擰≠年純收入3萬餘元,從此摘掉貧困戶帽子。
2019年春節前,葉縣縣委對全縣115個最美紅裝志願服務隊、115名最美紅裝志願服務者予以隆重表彰,現在能穿上紅馬甲加入志願服務隊是一件榮耀的事,評上全縣優秀隊員是全村都高興的事。紅裝志願服務隊已經成為農村發展的一支永不退伍的「生力軍」。
黨的政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傳播者」
每當夜幕降臨,水寨鄉留侯店村委會的大院內燈火通明,這是鄉親們在上夜校,鄉村幹部以及技術人員就是教師,給群眾講解黨的各項惠民政策,探討興村戰略,學習種植養殖技術,學習間隙群眾自發表演節目,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潛移默化中,使黨的政策和關懷深入人心。村支書侯召然說,過去農民大都沒有讀書看報的習慣,對黨的各項惠民政策一知半解,最讓他頭痛的就是群眾召集不起來。現在有紅裝志願服務隊帶頭參加夜校學習,每星期1次的夜校學習成為常態。如今,夜校成為村民們嚮往的地方,他改變和點亮了農村的「夜生活」。
「黨群共建模式也是思想意識形態和社會風氣領域內的一次深刻解放和變革。縣委宣傳部依託紅裝志願服務隊為主力,以廣闊農村天地為舞台,持續做好十九大精神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志願服務活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採取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活動,促成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為葉縣發展營造良好輿論和精神環境。」葉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泉說。
任店鎮舉行黨群共建志願者服務隊授旗儀式
葉縣縣委宣傳部利用這一契機,充分利用紅裝志願服隊行動迅捷指揮統一的優勢,深入開展了「三百一千」系列創評活動,即評選100個「文明村鎮 、100名「葉縣新時代農村鄉賢」、100名「十星級文明戶」、1000名「好婆婆」「好媳婦」以及「葉縣好人?每周一星」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在葉縣電視台開辦「最美扶貧人」和「我的脫貧故事」欄目。要求每個村建立健全「一約六會」(即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孝善理事會、農村庭院清潔美化理事會),以此為載體,殺陋習、去歪風、樹正氣,讓「誠、孝、儉、勤、和」觀念深入人心。同時,文藝工作者創作出《誇誇咱哩中國夢》《真情》《扶貧路上》等10餘部小品小戲劇,現代豫劇《槐花灣》榮獲「河南文華演出獎」。去年8月,葉縣啟動了「文化、科技、衞生、法律」暨「扶貧大篷車?鄉村志願行」集中服務活動,由貧困村逐步向非貧困村轉移,累計開展集中和分散扶貧志願服務活動2216餘場,志願者參與逾萬餘人次,服務群眾4萬餘人次。
文化宣傳活動的廣泛開展,開闊了群眾視野,豐富了群眾的精神世界,促進了民風和社會風氣的改良。「通過志願服務和持續宣講,全村的人際關係得到改善。」常村鎮尹灣村村委會主任劉邦勛說,「過去是個人只掃門前雪,莫問他人瓦上霜;現在是誰有困難說一聲,家家出力擰成繩,鄰里和睦、互相幫助、熱愛集體、爭做好事的村風正在形成,可以說俺們村人人都是活雷鋒。」
黨群共建讓干群達成發展共識,促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穩步推進,為實現農民共同富裕、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完善農村社會治理打下堅實基礎。目前,葉縣建成了148個村級集體經濟標準化廠房和120座村級光伏電站,組建了171個村級互助社和482個村級集體經濟公司。陽光增收、標準化廠房、企地聯營等九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受到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的肯定。
「黨群共建讓文明鄉風遍吹葉縣,讓每個群眾都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堅守者和傳播者,它築牢了農村輿論宣傳陣地,塑造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的鄉村思想文化體系,為鄉村振興點亮了明燈。同時在調解鄰里矛盾、平息糾紛、參與村委重大決策方面發揮着重大作用,村民自治體系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古松說。
一夜花放竟千樹,東方風來滿眼春。在葉縣138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在鄉村在社區在工廠在學校,到處活躍着紅裝志願服務者的身影。那一點一點的紅啊,是火焰,燃燒着激情;是星星,閃耀着希望;是旗幟,指引着凝聚着89萬葉縣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砥礪前行,以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全力奔跑,為建設實力葉縣、活力葉縣、美麗葉縣、普惠葉縣角力,譜寫讓中原更加出彩的葉縣篇章!(郭軍勝 劉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