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特别报道

一座超大城市的轉型和突圍——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成都答卷

2019-03-01
来源:新華社
成都白鷺灣濕地內的綠道(張直 攝)
 
  有人說,她是一座公園城市,山水田林城有機相融,處處見綠、美麗宜居;
 
  有人說,她是一座生活城市,川菜、火鍋、茶館……「國寶」熊貓也在這裡愜意自得;
 
  有人說,她是一座文化城市,厚積千年的文脈傳承,輝煌燦爛的巴蜀文化,感召吸引着無數人……
 
  這些,都是她璀璨光芒的百變一面,更是她樸實內核的集中投射——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成都市秉承千年城市文明,直面新時代大都市發展難題,緊緊圍繞「城市的核心是人」,大刀闊斧探索求解,在美麗富饒的蓉城大地,書寫下新發展理念的時代答卷。

  (一)重塑
 
  夜遊錦江,是今年春節期間成都的一件盛事。
 
  華燈初上,從東門碼頭上船,兩旁是恢宏大氣又靈動夢幻的光影盛宴,李白杜甫、蜀錦蜀綉、錦官古驛、熊貓爬塔……驚艷亮相,彷彿一場時空穿越——
 
  昔日,杜甫詩云:「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今朝,碧波蕩漾中,千年繁華、盛世圖景,一夜看不盡。
 
  錦江是成都的母親河,泛舟錦江從詩歌照進現實,得益於成都截污清淤補水,錦江水生態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再現碧水長流、盎然生機。
 
  這是成都「中優」的一個集中縮影,與「東進、南拓、西控、北改」共同勾勒出成都城的發展框架——
 
  東部,高起點規劃、培育實體經濟新動能,組群式留白、留足未來發展高彈性;
 
  南部,強化創新體系建設,發揮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戰略支撐作用,高標準拓展;
 
  西部,承擔著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控制性發展;
 
  北部,改善人居環境,優化產業結構,構建適應開放型經濟要求的產業體系,高質量改造;
 
  中部,是城市千年文明的核心,打造最能代表國家中心城市能級水平的高品質高能級生活城區……
 
  「城,所以盛民也。」
 
  成都新一輪的規劃發展,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努力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這是城市格局的重塑——
 
  2200多年前,面對「東旱西澇」的肆虐,蜀郡守李冰變「堵」為「疏」,興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系統,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2200多年後,面對一個實際管理人口達2100多萬的超級大都市,新時代城市建設者,依然以「疏」破題,對空間格局進行一場「重塑」,構建城市永續發展的新空間。
 
  千百年來,龍泉山一直是成都東側的生態屏障,如今,城市發展跨越龍泉山,將這座山變成城市綠心和「會客廳」,未來這裡生態林覆蓋率將達64%;沿着龍泉山「兩翼」,分別是中心城區和東部新區,位於東部新區的天府新機場正蓄勢待發。
 
  此番進發,從面積而言,成都中心城區由原來的630平方公里,延展至3677平方公里;從格局看,變「兩山夾一城」的逼仄為「一山連兩翼」的開闊……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由400多人的規劃團隊歷時一年半,結合城市文化和資源稟賦等統籌謀劃,廣泛徵求、聽取全市人民的意見。2018年3月,規劃提交市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通過,在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上也高票通過。
 
  從秦並巴蜀,幾經戰火和歲月磨礪,2300多年來成都從未更名、遷址。今天,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下,這座城市煥發出澎湃的生機。
 
  這是城市價值的再構——
 
  漫步街頭,不斷延展的城市綠道,將公園、社區、小巷逐個串聯,成為市民陶冶情操、休憩放鬆的重要場所。目前全城已經修建2600多公里城市綠道。
 
  為什麼修建綠道?對城市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資產?綠水青山如何成為金山銀山?
 
  四環路附近的桂溪生態公園,大半年前修好綠道,人流量超過1000萬人次,附近人都愛來,散步、跑步、會友……
 
  綠色,吸引着人們,重構着人們對城市價值的認識。
 
  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康瑛給桂溪公園算了一筆「生態賬」——商業和生活場景的疊加營造出消費場景,最終產生價值。2018年桂溪公園基本實現自負盈虧,改變了以往生態建設只靠政府投入的老路子。
 
  成都青羊區相關負責人在做區里工業項目規劃時,幾次登門和康瑛洽談,要把綠道提前設計到規劃中,並希望能儘快開工,「先建綠道,再進行項目招商和周邊配套的打造。」
 
  這是城市理念的更新——
 
  在市中心,開發強度一度超過80%,局部區域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萬。「三降兩提」——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築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升降之間,將人口從840萬疏解至657萬,交通擁堵等大城市頑疾有所緩解。
 
  發展不再「攤大餅」,實現多中心、組團式布局;建立66個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不再同質化競爭,而是融合式發展;每個組團內有學校、運動場、鄰里中心、養老設施等,以「15分鐘」為半徑,人人都能享受到優質公共配套……
 
  提高發展質量,全力轉變城市發展方式,2018年,成都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萬億元、增長約8%,高於全國同期平均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9%,新增人口74萬人……
 
  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說:「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奮進、堅定前行,成都要成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先行者,勇於在跨越發展中實踐,在創新中抓落實,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成都西郊崇州市竹藝村風光

  (二) 突圍
 
  過去10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凈增50萬左右,相當於每年新增一個中等城市人口規模。市民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城市管理的問題也集中顯現。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
 
  為人民群眾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點。
 
  社區活,城市活。
 
  成都市4000戶以上的大社區達525個。「涉及社區治理的職能分散在40多個部門,猶如九龍治水,很多問題無法有效解決。」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強化黨組織的領導作用,2017年,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立,作為黨委工作部門,由組織部長兼任社治委主任,統籌各方資源,優化頂層設計。
 
  一方面,社區治理做「加法」,發動社會力量,聚力破解品質服務層次不高、供給低效等問題;另一方面剝離街道招商引資職能,落實社區「減負」、精簡事項、提高效率。
 
  武侯區玉林東路社區,社區黨組織通過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居民困難和需求,先後建成老年長壽食坊、微型理髮室、四點半學堂等9個功能性服務室。社區黨組織、黨員認領服務項目117個,服務1200多人次。
 
  很多居民感受到身邊的變化:
 
  社治委牽頭建設、運營「天府市民雲」,將涉及37個單位的147項服務集中在一起,為市民提供全方位「指尖式」服務,上線百日用戶即突破百萬;
 
  改造黨群服務中心800個,撤掉冷冰冰的櫃檯,一對一的開放式辦事工位像咖啡館一樣溫馨……
 
  黨組織動員群眾、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大大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發展治理模式正在悄然形成。
 
  社治委,是成都市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因地制宜設置特色機構的創新實踐,更是對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與社治委一起寫入新一輪《成都市機構改革方案》的,還有新經濟發展委員會。
 
  鞋子依靠智能芯片,就能讀取步幅、步頻等數據,識別出腳掌外翻等情況,以糾正跑姿;「不怕水」插座,突破傳統插座不能涉水的「禁區」;不需要電視屏,牆壁天花板都能當幕布……
 
  這個地處內陸西部的城市,向著高質量的發展目標,發起一場新經濟「突圍戰」,厚植土壤,讓最具潛力、活力的經濟元素長成「參天大樹」。
 
  高新區,是成都未來的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其南部園區被確定為成都新經濟活力區,經過摸底,這裡具有新經濟特徵的8萬家企業,被精準分成4類,進行梯度培育——
 
  對種子期「雛鷹企業」提供孵化器、天使基金等服務,對高成長期「瞪羚企業」提供租金補貼等,對獨角獸企業提供投資融資、資本整合等,對龍頭企業提供配套資本、高端人才等……
 
  就像一個生態圈,大大小小的企業在這裡得到生機和活力。
 
  2018年高新區新登記新經濟企業1.1萬戶,增速達25%以上。培育獨角獸企業3家,儲備30餘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和60家 「瞪羚企業」,篩選培育520家「雛鷹企業」。
 
  敢闖敢試,勇於探索——從世界上最早提花織機問世,到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再到1978年以成都無縫鋼管廠等6家企業為試點,拉開國有企業改革的序幕……改革創新,是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從古至今,綿延不息。
 
  今天,「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愈發強勁:
 
  西南交通大學率先對高校職務發明進行產權混改,這被稱為科技界的「小崗村」改革,讓四川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呈「井噴」之勢,近兩年已有200多項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分割確權,24家高科技創業公司成立,超過之前6年總和。
 
  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約12%,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5.8%,出台「民營經濟25條」,新登記民營企業18.4萬家……成都,堅持以改革創新引領城市未來,推動改革實踐加快向改革紅利轉變。
 
成都鹿溪河生態區(夏宏君 攝)

  (三)共建
 
  80歲一頭白髮的曾佩華,很喜歡到錦江綠道上的江灘公園跳舞。近來,她發現這裡越來越美——皮划艇、電競足球、文創市集……升級改造的公園更潮、更吸引人。
 
  入駐公園的還有一大批創業者。43歲的楊茜身綁繩子爬上爬下,「光感攀岩」吸引人們觀看試玩。這是她的作品,將運動、娛樂、科技等結合在一起,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動」感體驗。
 
  這裡,是城市鮮活生動的質樸靈氣,更是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註腳。
 
  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以GDP為中心向以人民為中心轉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
 
  2018年改造棚戶區1.2萬戶、老舊院落327個、整治1918條背街小巷、建設160處「小遊園?微綠地」,市民家門口換新顏。開工建設196所中小學、幼兒園,優質教育資源不斷下沉……
 
  這是一組寫在城市規劃中的數字:今年將開通3條軌道交通線路、全市地鐵運營里程達301公里、50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旅遊環線將建成……
 
  這是一組活在市井街巷中的數字:逾兩萬家火鍋串串店,無辣不歡,不負「美食之都」盛名;3000多家書店、報刊亭,讓這座城市書香沁人;登記備案博物館150家,逛博物館已成為市民的生活習慣……
 
  人們參與城市發展的熱情和活力迸發。
 
  去年,成華區和美社區規劃一塊微綠地,請專業設計師設計,徵求居民意見。
 
  「當時綠地上規划了好多高大上的設施,我們覺得不實用。」70歲的高天意和其他居民仔細研究後,提出不少意見:噴泉泳池改成兒童遊樂場,增加老年人扶手等設施,最後都得到採納。
 
  經過廣泛參與,綠地不僅得到居民的認可,還節約了建設成本,原本180萬元預算最後只花了120萬元。
 
  在成都所轄農村,農民和城鎮居民一樣共享發展成果。
 
  西郊崇州市的竹藝村,一座座古樸的川西農家小院坐落其中,竹藝博物館、網紅建築「竹里」、三徑書院……
 
  一年多前,這裡還只是一處尋常的川西林盤院落,屋子破舊、道路泥濘,年輕人大多出外打工。
 
  政府出資200餘萬元進行道路等基礎設施改造。起初,不少村民心有顧慮,當地積極引進有想法、有資金的「新村民」到村子裏率先示範,打造出幾座古樸的院落,村民們被吸引了,不少人自覺修繕院落、改善環境,村子煥然一新。
 
  2017年底,村裡修一條旅遊環線路,需佔用兩戶人家農田,起初他們不情願,一度陷入僵局。沒想到,32名村民自發到這兩戶人家勸說談心,事說成了,新路修了。
 
  如今,崇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試點,盤活農戶閑置資產,提升村民收入。
 
  新的風氣,新的精氣神,正一代代傳遞。
 
  支磯石街的牆上有五顏六色的「塗鴉」——泡桐樹小學的學生們認真地畫下熊貓、火鍋、天府廣場、和諧號……畫下美好生活,畫下對這座城市的傳承和熱愛。
 
市民在成都市三環路北四段的熊貓綠道鍛煉(林學美攝)

  (四)擁抱
 
  汽笛鳴起,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內,一列載有本土品牌農產品的中歐班列(成都)緩緩駛出,半個月後,在荷蘭、法國就能品嘗到成都優質臍橙、紅心柚了。
 
  成都,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昔日「門泊東吳萬里船」,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享有「揚一益二」之美譽。
 
  如今,從成都出發的國際班列聯通了境外24座城市和國內14座城市,讓這個曾經的內陸腹地城市躋身中國新一輪開放的前沿行列。
 
  ——帶動周邊城市,共建世界級城市群。
 
  經濟佔四川經濟總量1/3還多,人口約佔四川1/5的成都,被稱為「一支獨秀」,但成都深深感到新時代城市群「萬紫千紅才是春」。
 
  瞄準區域發展難點,按照四川省委提出的「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新戰略,成都主動作為、率先探索,與全省20個市(州)主動對接,目前已與16個市(州)在產業合作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關係。
 
  「企業的影響力在哪,成都的影響力就在哪」——不懼企業分流影響GDP,成都將自己的「明星企業」推介給兄弟城市。研發在成都、轉化在市(州),總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等產業互動模式,正促進成都與周邊地區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經濟圈。
 
  眉山與成都共建天府新區,達成高鐵、成渝客專、成自宜高鐵等多條向東、向南大動脈將打通,成渝經濟走廊大有可期……
 
  ——始終向國內外優秀城市學習,不斷汲取前進變革的養分。
 
  2300多年前,秦並巴蜀,吸取咸陽建城規制築成都城;清代,借鑒北京胡同,形成寬窄巷子的青磚黛瓦、四合院落……
 
  始終在學習,不斷求超越,今天,這場學習一直在繼續:
 
  自貿區建設方面,成都主動與上海、廣東等國內自貿區和新加坡、迪拜等自貿港對標,高位增強國際投資貿易平台功能;
 
  城市規劃理念上,吸收包括北京、河北雄安新區等經驗,因地制宜提出「中優」「藍綠空間」等,借鑒北京中關村、上海長陽創谷等地產業升級理念,打造成都高新區產城融合新路徑;
 
  社區治理上,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學習,借鑒新加坡等發達城市經驗……
 
  ——擁抱世界,支撐國家開放大格局。
 
  不沿邊不靠海,雖為偏塞之地,卻塞而不閉……
 
  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交匯點、面向亞歐大陸腹地最近的超大城市,成都正致力於在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中發揮出聯動東西、溝通內外的核心樞紐作用。
 
  截至目前,雙流機場已開通國際航線114條,航線覆蓋全球五大洲。2018年旅客吞吐量達5295.1萬人次,成為內地第4個達到5000萬吞吐量的機場;
 
  全年國際鐵路港實現集裝箱吞吐量72.67萬標箱;
 
  南向「蓉歐+」東盟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天天班」運行……
 
  時空交替,一段新的征途已然出發:
 
  ——到2020年,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
 
  ——到2035年,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面建成泛歐泛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