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9日上午,從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新聞發佈會上瞭解到。截至2018年底,湖北自貿試驗區初步形成22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位居前列,僅次於遼寧(238項),多於四川(223項)、河南(190項)、陝西(118項)、浙江(59項)、重慶(47項);其中,在省內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已有57項,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名列前茅,多於遼寧(45項)、四川(35項)、重慶(21項)、陝西(18項)以及河南和浙江。
從數量看,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比第一批多15項。其中,改革試點經驗多4項,實踐案例多11個。這說明,湖北自貿試驗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指導思想,把制度創新作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改革創新力度不斷加大。
從來源看,三個片區是制度創新的主體,合計貢獻了30項創新成果,其中,武漢片區13項,宜昌片區10項,襄陽片區7項。從職能部門來看,武漢海關報送的成果4項,人行武漢分行、省司法廳、省稅務局、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法院、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各1項,其中部分成果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共同報送。這說明,三個片區發揮了自貿試驗區建設責任主體作用,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從內容看,第二批成果涉及5個領域。其中,“放管服”領域成果9項,投資管理5項,貿易便利化6項,金融服務創新11項,創新驅動發展5項。創新成果從初期的“放管服”改革和貿易便利化擴展到金融、投資和創新驅動等更多領域,這說明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不斷深化,開始注重自身戰略定位、開展特色探索。
從成效看,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增強了市場主體獲得感。“放管服”改革運用互聯網+政務,優化了審批流程、縮短了辦事時限,降低了審批成本,完善了監管制度,給市場主體帶來極大便利。投資管理改革大幅縮減投資項目報建時限,降低了投資項目建設成本。貿易便利化改革降低了外貿企業綜合成本和監管部門管理成本,增強了外貿企業獲得感。金融服務創新破解了中小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降低了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對科技型人才形成了長效激勵機制,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實現了多方共贏。創新驅動發展改革引導自貿試驗區與國際標準規則接軌,有力地提昇了片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了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動力。這體現了湖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理念。
據瞭解,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有3個特點:
得到國家肯定和市場主體認可
第二批制度創新成果中,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出口退稅平臺,最快實現當日申報當日到賬,受到李克強總理高度關注;手機版電子營業執照,由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工作簡報進行
宣介;外國人服務“單一視窗”,得到國務院督導組肯定;“八雙五聯”全閉環市場監管模式,得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可,印發《簡報》供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學習借鑒;信用視覺化工程改革,有利於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受到市場主體普遍歡迎,並獲全國信用城市峰會提名獎。
投資便利化改革取得突破
繼商事登記領域“放管服”改革之後,湖北自貿試驗區大膽探索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創新成果。其中,襄陽片區的工業項目建設“先建後驗”,項目審批時間縮短72.9%,受到企業廣泛好評,得到李克強總理肯定批示。宜昌片區開展“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標準地+告知承諾制”等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流程整合優化投資專案開工建設前後的各類評估評價、審查、許可、驗收等行政許可事項,大幅提昇政務效率,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科技金融創新成為亮點
掛牌一年多來,湖北自貿試驗區緊緊圍繞自身戰略定位,圍繞創新驅動發展,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方面勇於探索,形成一批以科技金融為主要特色的金融服務創新成果。在本次推出的36項成果中,金融服務創新成果11項,再加上“放管服”改革領域的“退更免”業務電子化、銀行輔助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管理改革以及貿易便利化領域的通關環節一體化擔保、加工貿易邊角料網上交易以及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出口退稅平臺等直接涉及企業資金運營管理的5項成果,財稅金融大類的成果總數達到16項,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融資租賃等多種業態。(吳超群 王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