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1月14-16日,第十五屆“中國光穀”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以下簡稱:光博會)將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作為中國規格最高、最有影響力的光電盛會之一,湖北省最重要的科技展會,此次展會將彙集多國精英共話全球光電前沿技術。
第十五屆光博會的舉辦是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核心技術提昇,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的具體行動;也是東湖高新區建區30年來,不忘初心,以“芯-屏-端-網”為產業新主軸,重點佈局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核心產業鏈的集中體現。
本屆光博會以“光聯萬物,智引未來”為主題,集中展示全球範圍內光電科技信息化、智能化、跨界化發展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及光穀光電產業緊跟世界潮流,創新發展的新成果、新思路。
全球頂尖學者和行業領袖將在會上探討、交流光電科技未來發展的新範疇和新機遇,參會者將通過各類展示和活動,體驗光智造、光學傳感、集成晶片、人工智能、智慧終端機等熱門科技。展覽面積2萬平方米,國內外參展企業400餘家,同期,還將召開25場專業論壇及活動,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逾5000人,展會及論壇預計參觀人數逾5萬人。
除了規模大、學者多,此次光博會還有以下四大特點。
一、國際專家層次再創新高,共話全球光電前沿技術
光博會同期將召開“中國光穀”國際信息光電子產業高峰論壇、國際光學青年科學家論壇、微納光電子高峰論壇等25場專業論壇及活動,彙聚中、美、德、日、英等多國頂尖學者和商界領袖逾300人,專家層次再創歷史新高。
光子晶體光纖發明人之一、德國馬普中心 Philip Russell(菲力浦·拉塞爾)院士,量子點激光器發明人之一、德國科學家 Deter Bimberg(迪特·比姆貝格)院士,全球硅光子先驅、英國南安普敦大學 Graham Reed (格林漢姆·里德)院士,全球首個全硅激光器製造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Chang-Hasnain(常瑞華)院士,激光微納製造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洪明輝院士,通信專家、國際電聯 ITU-T SG13 主席 Leo Hans Lehmann(里奧·萊曼)教授將悉數出席,除此之外也不乏美國相干公司、日本濱松光子、NKT 光子、EKSPLA(亞克斯)等全球知名巨頭高管。
全球智囊將齊聚光谷,共同探討一系列熱門的光電技術,共商光電科技未來。
二、全產業鏈串聯上下游,打造光電生態圈
本屆光博會圍繞光穀的產業特色,以光電子產業鏈串聯上下游用戶,從光電科技研發的“根部”到信息應用的“頂層”,發掘光電科技與信息、智能產業協同發展的多重機遇,重點打造激光、光通信、芯片與光電顯示三大板塊。
激光板塊不僅有相干公司、華日激光、優光科技、波長光電等元器件上游企業,也有華工激光、奔騰楚天等產業下游配套的激光加工設備企業,從光學元件到激光加工設備展示較為完備的激光產業鏈;光通信板塊則有光迅科技、奧智、烽火通信、中電科、通信運營商等展示從光器件到光通信設備,再到運營商的光通信整條產業鏈;芯片與光電顯示板塊則有紫光集團、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九同方、兆易創新等一系列知名企業展示從材料、設計、封裝、測試、芯片,再到顯示終端的創新成果。
三、國內創新成果齊聚,躋身國際舞臺
本屆光博會將集中展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國內企業技術競爭優勢凸顯,部分技術國際領先,彰顯了國家光電技術的綜合實力。
相干公司將展現複雜材料精密工藝,展出芯屏領域的世界級工業激光器;華工科技將展示流暢的玻璃激光加工技術,切割一片5.5寸螢幕只要7秒;2018年6月上市的武漢銳科激光將攜國產萬瓦級連續光纖激光器亮相展會;中國信科集團首次亮相,展出我國首款商用“100G矽光收發芯片”;長江存儲展示採用 X-tacking 新架構的 3D NAND 快閃記憶體芯片,介面速度比主流 3D NAND 快三倍;華卓精科將展示高端精密運動控制台和隔振器。
此外,創新成果還有車載激光雷達、半導體激光器芯片、新一代柔性顯示面板等等。
四、多場配套活動同期舉行,植根使用者服務產業
本屆光博會本著植根使用者,服務產業的原則,不僅提供企業展示、學術交流等平臺,也為參觀者提供各種配套活動,增強觀展體驗。
首次亮相光博會的“華中地區光電人才專場招聘會”活動一經推出,得到了參展企業的積極回應,安揚激光、優光科技、諾派激光、光寶光電、睿芯特種光纖、宇熠科技、鑫益佳自動化等將進行現場招聘,帶來最新的人才需求。該活動將作為光博會的常設活動每年舉辦,同期將吸引國內外頂尖企業、國內外優質人才進行交流。
《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連續發佈6年以來,已在業內形成巨大的產業影響力,此次光博會將首場舉辦國際版發佈會,促進國內外激光產業交流。
作為光博會的常規活動,“穿越光穀”此次也將一展新顏,不僅有烽火科技、長飛光纖這樣的“老東家”,還新加入了武漢銳科、三工光電、華日激光。光博會將組織專業觀眾,走進企業,近距離瞭解企業文化及先進技術。(吳超群 杜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