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近年來,廣西河池市東蘭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2415平方公里的紅色土地上,凝心聚力強攻堅,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脫貧攻堅熱潮。
據悉,2016年初,在第一輪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績考核中,東蘭成為河池市唯一獲得“一等”的縣份,并代表廣西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為廣西綜合得分排全國第一作出貢獻;2017年初,東蘭是廣西第一個接受國務院組織的省際交叉檢查縣份,為廣西綜合得分排在全國第二名再作貢獻;2017年8月26日,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把東蘭列為現場觀摩考察點;2018年7月,東蘭再次代表廣西順利通過國務院脫貧攻堅問題整改督查巡查。全縣貧困人口從“十二五”初期的15.15萬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43307人,貧困發生率由54.36%下降到15.27%。
東蘭縣積極開展農業特色示范區創建工作,帶動油茶、墨米、板栗、富硒米等“十大百萬”產業發展。圖為泗孟鄉富硒米示範基地初秋美麗畫卷。 馬方康 攝
集中財力破瓶頸 村屯通上幸福路
東蘭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放在脫貧攻堅突出位置,將全縣村屯道路建設項目整體打包,共統籌資金21.1億元,實施村屯道路建設1560條2158.53公里,率先在廣西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目標。
2018年,全縣1432個20戶以上自然屯已全部通達硬化公路, 3613個自然屯將全部實現屯屯通公路的目標,解決了近20萬人的行路難問題。今年還投入1500萬元實施村屯道路安防工程,建設農村“四好”公路。
脫貧產業全覆蓋 農民增收有門路
東蘭堅決貫徹河池市委、市政府實施“十大百萬”扶貧產業工程的部署要求,深入推進“戶均一頭牛,人均一頭黑山豬、百只三烏雞、一畝板栗、一畝核桃、一畝油茶”產業工程,初步形成了“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扶貧造血產業,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該縣縣委書記、縣長、縣人大主任、縣政協主席和縣壯管處主任等五位主官,每人包干負責一個自治區級農業特色示範區創建工作、其他處級領導包干聯系市縣鄉三級示範區23個,帶動了油茶、墨米、黑山豬、板栗、富硒米、淡水魚等“十大百萬”產業發展。其中,東蘭縣墨米產業核心示範區已公示為自治區四星級示範區。
易地搬遷挪窮窩 后續發展鋪新路
“十三五”期間,東蘭將有2772戶11015個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東蘭嚴格落實包點領導的“八包”責任制,在向陽新城及鄉鎮建設3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各個安置點累計完成搬遷入住2411戶9939人。
東蘭還引進深圳俊宏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和漢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打造“扶貧車間”,建立“家門口和田間地頭就業”脫貧模式,建設三石鎮扶貧大車間和13個鄉鎮的扶貧車間。這些扶貧車間建成后,可吸收1萬多人就業。
老區兒女多壯志,策馬揚鞭再啟程。東蘭各族人民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盡銳出戰、精銳出擊,誓奪脫貧攻堅戰役偉大勝利,共同繪就一幅 “村村有產業、屯屯通好路、戶戶住樓房、人人奔小康”的幸福美麗東蘭新畫卷!(歐陽萍 凌燕 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