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地市简讯

廣西東蘭:打好特色牌 下好脫貧棋

2018-10-02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2016年底,廣西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東裡村通過國家扶貧驗收,首批實現整村脫貧。東裡村是中國早期三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韋拔群的故鄉,當地的發展便是東蘭縣突出紅色老區、綠色生態、金色銅鼓、銀色長壽、黑色物產等五張特色品牌,下好精凖扶貧棋,走出富民之路的一個縮影。
 
  紅色老區凝聚發展力量
 
  東蘭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百色起義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歷經百年傳承,紅色基因和老區精神已成為東蘭脫貧摘帽、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2009年以來,該縣以紀念韋拔群、韋國清等百年誕辰活動為契機,投入35億元,相繼建成拔群紀念館、壯鄉英雄文化園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實施通村道路、人居環境改善等系列民生工程,實現軍民融合發展。2016年,東蘭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縣”。此外,該縣幹部群眾弘揚老區精神,以昂揚鬥志投入到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去。僅2016年和2017年兩年, 該縣就實現7036戶28647人脫貧,占貧困戶總數的41%,貧困人口的43%。
 
  綠色生態築牢發展基礎
 
  生態立縣,是該縣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堅持的理念。該縣通過實施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0.15%。綠水青山,成了東蘭最豐厚的“家底”,變成金山銀山。
 
  利用生態資源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產業,全縣的特色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總種植面積超過80萬畝,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板栗32.5萬畝,核桃28.9萬畝,油茶21萬畝,桑園4.19萬畝。
 
 
  金色銅鼓傳承民族文化
 
  東蘭擁有傳世銅鼓612面,是銅鼓文化的“活化石”,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銅鼓)文化藝術之鄉”。
 
  東蘭立足資源優勢,對東蘭銅鼓文化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目前,東蘭銅鼓鑄造廠、民間銅鼓收藏館、三弄原生態瑤族銅鼓民俗村等已相繼建成。其中,銅鼓廠年產值超過600萬元,以其獨特優勢和文化品牌優勢,成為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產業。
 
        今年9月6日,保護東蘭銅鼓、弘揚東蘭文化的網絡大電影《銅鼓雲天》在東蘭縣開拍,將讓更多人瞭解到銅鼓文化,感受到東蘭“世界銅鼓之鄉”的魅力。
 
  銀色長壽成就養生聖地
 
  東蘭“山青水秀生態美”,是中國長壽之鄉,每10萬人口中擁有百歲壽星30人,全縣健在的百歲老人達90多人。東蘭還被納入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區,該縣積極推進紅水河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共有三大類20個項目列入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計劃總投資約18億元。
 
  時下,“到東蘭睡覺去”,成為網絡和旅遊熱詞。目前,東蘭正依托特色資源,建設世界地磁睡養第一鎮,打造集睡養、淨養、樂養、食養、動養於一體的地磁養生體系。
 
  黑色物產鋪就致富之路
 
  東蘭地理環境獨特,生長的板栗、黑山豬、烏雞、墨米、麻鴨等珍稀特產,因其色澤呈黑色被稱為長壽食品“黑五類”,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物件。 

  依托資源稟賦,東蘭大力推進“人均1頭黑山豬、100只烏雞、1畝山茶油、1畝核桃、1畝板栗”的“五個一”產業工程,初步形成了“短期能增收、長期能致富”的核桃、板栗、山茶油、桑蠶、富硒米、東蘭烏雞、黑山豬等主導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與此同時,該縣還引進企業,簽訂精凖扶貧“互聯網+東蘭烏雞養殖”項目,實現“毛烏、皮烏、肉烏、骨烏”的烏雞“產-供-銷”一條龍,將烏雞培育成全縣第一大支柱產業。(淩燕  劉廷智)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