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蘇偉 報導:10月12日,由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紫荊》雜誌社及大灣區交通經濟發展研究院主辦,雅仕維傳媒集團、深圳機場集團、珠海學院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機遇下的互融互通論壇」在深圳洲際酒店順利舉行。論壇以「如何構建三地協同機制,真正實現互融互通」為主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基建進行交流,吸引各界人士約 300名參加,為粵港澳三地多層次多方面的互融互通建言獻策。
現場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並由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席、“一帶一路”總商會會長鄭翔玲,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雅仕維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大灣區交通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德興分別致開幕辭,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致謝辭。
鄭翔玲:交通融合,帶動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民心融合
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物流、人流和資源空間移動和有效配置的前提,是實現大灣區城市間優勢互補、資源分享、協調發展的基礎。今年大灣區內的交通網絡發展迎來大進展。廣深港高鐵將貫穿大灣區,港珠澳大橋也將通車,深中通道橋樑工程以及明珠灣大橋已經動工,虎門二橋即將開通。乘著改革開放40年的大好勢頭,大灣區發展占盡天時地利。隨著多項基礎設施逐步落成,大灣區的交通將更便利,必將帶動經濟融合、社會融合,民心融合。
戴北方:“伴隨今年9月底開通的廣深港高鐵的開通,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基建工程的運行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部有望建立‘一小時生活圈’。”重大交通工程將為港澳和內地人員、貨物往來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加速粵港澳協同發展。也為深圳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發展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好作用,通過與香港、澳門深度合作,與灣區其他城市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產業和城市功能分工,為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
林德興:作為大灣區建設的一個實質性的參與者,雅仕維傳媒集團已經在積極把握和充分享受大灣區所帶來的巨大機遇。“新近通車的廣深港高鐵,我們取得了香港段的廣告尅權。同時,我們還爭取到了港珠澳大橋媒體資源獨家特許經營權,將覆蓋港珠澳大橋珠海人工島所有媒體。”
人流、物流、資金流的高效互融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性要素。隨著大灣區城市群的“血脈”更加通暢,相信企業的發展也將會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隨後,在主旨演講及圓桌討論環節,國家交通部副部長戴東昌、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主任鄧家禧、中國民航總局綜合司副司長高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主席、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副院長溫惠英分別作主旨演講。
戴東昌:攜手共築一體化交通體系 共撐大灣區協同發展
戴東昌表示,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化交通體系,交通運輸部組織開展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5步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發展的工作思路工作重點建設內容。包括構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網絡、 打造高品質出行體系、建設高品質貨運物流體系、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港口群和機場群,以及提昇交通科技創新能力等。
譚鐵牛:改革開放,無疑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譚鐵牛認為,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基礎,也具備將科技產業做大做強的優勢。”“香港有一流的科研水平,深圳是創新的熱土,珠三角是製造生產的重地,還有中國廣大的市場腹地。”
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的互融互通,有助於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反過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也將為大灣區交通基礎互融互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鄧家禧: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領域互融互通的重要作用
為推動落實大灣區的互聯互通,近日,香港有三項跨境大型基建相繼完成。其中,廣深港高鐵香港段9月通車後,連接香港與深圳、廣州,以至珠三角地區 其他城市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快將啟用的港珠澳大橋將會大幅減省連接香港 與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客運和貨運的時間和成本。蓮塘/香園圍口岸連接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及相關高速公路網,為香港與 深圳東、惠州、粵東地區以及鄰近省份 之間的人流、貨流提供新的、更便捷的跨境通道。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其中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對外連接國際市場,對內輻射和帶動環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區域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要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連接世界市場是重點之一。 在這方面,香港可以發揮多種優勢、作出貢獻。
香港擁有廣闊的國際交通網絡和世界級的基建設施,是國際及區域交通運輸及物流樞紐。香港將充分發揮獨特優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補發展,共同「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把大灣區建設 和「一帶一路」倡議有機結合。
高俊: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貢獻民航力量
大灣區民航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五大機場,是我國三大世界級機場群之一。2017年五大機場的總體旅客輸送量超過2億人次,貨郵輸送量近800萬噸,運輸規模高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未來大灣區航空運輸發展需求強勁、發展潛力巨大。
高俊認為,構建一個良性互動、分工合作、協同發展、互融互通的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對大灣區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大灣區機場實行差異化與互補融合發展,“世界上成熟的機場群一般是由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中型區域樞紐、小型運輸機場和公務機機場等組成的佈局完善、分工合理、定位清晰的機場體系”。非樞紐機場要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特色項目,如珠海金灣機場可發揮在航空會展、通航製造、飛機維修等航空輔助產業方面的優勢,打造大灣區航空輔助產業基地。
馬時亨:高鐵及鐵路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分析
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的互融互通,能讓大灣區聯繫更加緊密。廣深港高鐵開通後,往返內地與香港的出行時間大幅縮短。未來港鐵將研究月票,方便港人到內地居住和工作。“大灣區的發展很有潛力,將香港服務引進大灣區,然後再用高鐵把香港人運送到內地居住。”
溫惠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陸路交通一體化的問題與對策
論壇期間還邀請不同地區交通部門的嘉賓開展圓桌討論,分別從政策、制度層面為切入點探討構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通體系存在問題與對策”,及從交通運營與實踐層面切入探討“一帶一路”戰略下國內交通運營現狀、發展路徑與未來展望。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還包括:國家民航總局代表、年輸送量500萬級以上機場負責人、各地區軌道交通負責人、各地區鐵路局負責人、各地區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各地區公路局負責人、各地區市交委負責人、各級政府相關主管單位負責人及各商界不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