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宋健 報道: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板塊,“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划”已走入第七個年頭。七年來,“扶青計划”秉承“聚青年之創意才智,揚華夏之原創力量”的宗旨,打造了一條從創作到交易、演出的完整產業鏈。
據悉,本屆藝術節“扶青計划”暨青年藝術創想周將于10月21日-27日舉行。七天內將有6部委約作品、30余部邀約作品上演于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等滬上藝術聚集地,青創周還將推出眾多大师講座、工作坊、電競日、塗鴉藝術等活動。

原創舞台延伸 名师傾力指導
“扶青計划”作為青年人才的孵化平台,始終致力于扶持有傳統繼承、有觀念探索、有藝術創新、有理想追求的青年藝術家。前六年共有59部委約原創作品,從“扶青”平台走向國際舞台。
據了解,本屆“扶青計划”委約作品征集共收到來自中、德、英、美、韓5個國家近100份作品申報,通過層層遴選,7位青年藝術家的6部作品入選“扶青計划”委約項目。
6部原創作品涵蓋了戲劇、戲曲、歌劇、舞蹈、策展影像等多種體裁。其中,有對西方經典歌劇形式的大膽創新,有用京劇改編國外文學名著的獨具匠心,有對傳統戲曲的創造性發展,有對原生態藝術樣式和人群的細致關注,也有以身體作為媒介、把鏡頭對准奔走在大都市內的個體……這些青年藝術家是深耕專業領域的探索者,也是關注現實、深省自我的先鋒者,他們致力原創,將不同的藝術語匯實驗交融;他們立足舞台,卻不止舞台,將藝術延伸至影像展覽等更廣泛的藝術空間。
為了更好地扶持青年藝術家的成長與創作, “扶青計划”特邀各界名家如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黃豆豆,著名編劇喻榮軍,知名媒體人孫孟晉等為六部作品悉心把脈,傾心助力青年藝術家們成長,為作品的呈現“添磚加瓦”。
聚焦現實思辨 折射內心關照
今年的委約作品中,兩部具備現實思辨、探索現代人內心的作品受到評審專家的青睞。陳鳳華的《處女作》以藝術展覽為載體,主創着眼于偏遠山區的老人們,通過與他們一同生活,以及跋山涉水的采訪,走近老人們的精神世界,鼓勵他們拿起畫筆,這也很有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這是老人們的處女作,也堪稱陳鳳華的“情懷之作”,作品突破性地以策展結合影像進行展現,成為“扶青計划”七年來首部入選的策展作品;青年編舞杜彥昊創作的現代舞《微縮空間》則把鏡頭對准上海這個多元化大都市內的個體,城市空間在作品中被等比微縮,讓觀眾通過構建的模型與裝置,領悟在有限的空間里,人類本身的頑強生命力,以及個體與空間的對抗所產生的內在動力。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表示,“扶青計划”更是與國際的藝術界、專業界良好互動,不斷地展示和推廣自己,是一個走向世界的平台。
跨界闡述非遺 致敬經典名著
立足傳統藝術進行傳承與創新,一直是“扶青計划”的亮點,今年也不乏以獨特視角予以傳統藝術與經典名著重新解構和闡釋的青年藝術家作品。
京劇獨角戲《老人與海》和實驗歌劇《皮》則紛紛改編自經典名著,另類跨界。主創馬笑用京劇獨角戲改編海明威的經典著作《老人與海》,讓這則經典西方故事的東方演繹,及京劇淨角劉大可的加盟出演,產生了獨特的觀賞期待;實驗歌劇《皮》改編自蒲松齡的《畫皮》,主創王峙儒將“肢體歌劇”理念融入其中,從當代視角詮釋蒲松齡奇異故事背後對現實的拷問和對人性的哲思。
來自云南的舞者金花和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云南籍演員楊韞嶷,不約而同地聚焦于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用年輕的視角表達文化的傳承。實驗戲劇·白族大本曲《鴛鴦履》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大本曲與現代話劇、肢體劇以及現代偶劇結合起來的創新劇目,借由“穿錯鞋”的陰差陽錯來探究婚姻的真諦;現代舞《霸王鞭》的靈感來源于白族傳統“鞭舞”,主創金花以傳統的舞蹈與當代舞蹈相融合,知名舞蹈制作人法魯克·喬德里、英國作曲家喬安娜·克拉拉等多國創作團隊的聯手,則彰顯了作品的國際元素和高水准制作。
高清戲劇電影 首登青創舞台
除了“扶青計划”的委約作品,在7天的青年藝術創想周中,三十余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邀約作品則呈現出跨界融合的多元性。這些作品中,既有在2017年阿德萊德藝術節上頗受青睞的跨界音樂作品《繭》,也有2018年在愛丁堡藝穗節獨放異彩的視覺戲劇《一封信》;羅馬尼亞錫比烏國家劇院制作的戲劇《俄狄浦斯》,則利用真實和想象結合的蒙太奇,形成電影般的視覺表達,其富有詩意的悲劇性細節處理尤其令人驚豔;來自中國香港的作品《武·獅舞》則將現代舞融入傳統獅舞中,將在上海完成他們的首演。
近年來,英國國家劇院“國家劇院現場”(簡稱NTLive)項目通過對演出進行高清拍攝與轉播,讓全球觀眾得以領略英國戲劇的風采。此次,風靡全球的NTLive項目首次登陸青創周,带來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三部劇目影片。其中包括由“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領銜主演的莎士比亞經典悲劇《哈姆雷特》,被《泰晤士報》稱為“非凡的戲劇成功之作”的《耶爾瑪》,以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當代荒誕派劇作家哈羅德·品特編劇,由“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擔綱主演的《無人之境》。

入選”扶青計划“的青年藝術家代表獲得證書。
創新文教結合 中外名家開講
自2013年創辦“青年藝術創想周”開始,藝術節每年攜手上海戲劇學院,以“開門辦節、開門辦學、文教結合、打造品牌”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藝術啟迪,拓寬藝術視野。
今年,為了吸引滬上乃至周邊的更多年輕戲劇愛好者、藝術愛好者走進創想周,上戲校園內匠心獨具地利用不同的場所,力求打造更多元青春的藝術聚集地。無論是以創想周為主題環境布置的咖啡館,還是為年輕藝術愛好者度身打造的“電競日”,亦或是廣場戲劇《王的名義》、環境戲劇《靈魂有香氣的女人》、草坪上的《旅途》等舞蹈,都將呈現青年藝術創想周之無處不在的獨特藝術氛圍。
意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作品展、中央戲劇學院話劇《鳥人》、中國戲曲學院小劇場昆劇《華狐》、四川音樂學院話劇《孟婆》、云南藝術學院肢體劇《短打聊齋》等均是文教結合的典范。由田沁鑫、林懷民、卞留念、葉偉民,以及愛丁堡節慶總監、澳大利亞珀斯藝術節節目總監、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院長、斯坦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意大利文化領事等國內外藝術大师及名家带來的一系列講座,也將讓觀眾足不出“滬”,便能零距離感悟國內外最新藝術理念。
據稱,“扶青計划”創辦以來,無論是委約作品持續不斷地“走出去”,還是日趨國際化的邀約作品“走進來”,這一品牌七年來已形成“良性循壞”,在建設“文化碼頭”的同時,通過激發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打造具有藝術節自身特點的 “孵化平台”與“創新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