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文化館館長郭偉作致辭。
剪紙愛好者在現場參觀作品展。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6月8日,在紀念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全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由貴州省文化廳主辦,貴州省文化館、貴州省剪紙藝術研究會承辦的"全省第二屆‘群文杯’剪紙藝術大賽暨優秀作品展"將于8日至17日在貴陽市美術館展出。
據了解,剪紙作為我國的民間藝術之一,已有1500年的歷史。它依附于百姓的民俗、生產與生活,廣泛流傳于百姓生活之中。同時,它的鏤空藝術給人以視覺上的透空感和藝術享受,凝聚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積澱。貴州的民族民間文化豐富,剪紙藝術絢麗多彩,體現了各民族深層的審美理想和族群訴求,釋放着特有的藝術魅力。
當天開幕式上,貴州省文化館館長郭偉在致辭中說,希望通過此次剪紙大賽暨優秀作品展覽活動,進一步推動省剪紙人才隊伍的蓬勃發展,同時讓觀眾在欣賞、回味、感悟中傳遞正能量,提升文化自信,感染、激勵和鼓舞人們更加地熱愛生活、熱愛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來自都勻市歸蘭水族鄉的姑娘蒙葉德告訴記者,由于自己所在的小學開有剪紙課,自己從二年級年就開始學習剪紙,多年來沉浸在剪紙带給自己的藝術享受中,這次在大賽中獲得名次是一次對自己技藝的認可和鼓勵,以後還將繼續以貴州民族文化素材為創作元素,努力創造更多優秀作品。
“如今,剪紙已成為貴州特色文化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一張紙,通過他們的“巧手”傳承了這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老藝術,創造出了眾多有地方生活氣息的優秀作品,充分彰顯民間剪紙文化博大精深。此次大賽較第一屆相比規模更大、參賽作品質量更高,涌現了大量具有創意的創新性作品,同時吸引了許多省外剪紙藝人參與,省內省外藝人同台競技為促進貴州剪紙藝術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貴州剪紙藝術研究會會長王少豐說。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見,一幅幅精致的剪紙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展台一角,幾名“模特”身穿精美的剪紙服飾,這組名為《白銀時代》的一等獎作品,將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服裝設計相結合,讓人眼前一亮。
萬岩妹老人和女兒一起站在自己的作品旁,無限感慨,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參加省內大型的剪紙比賽,老人憑借着精湛的技藝,作品《寨頭女人花》在本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七歲多的時候,就開始跟着老一輩學習剪紙了,那時家里窮,可以給別人剪紙換糧食吃。如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剪紙成為了一門民間藝術,我老了,希望這項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參加剪紙比賽的目的。”年過七十的三穗縣寨頭村萬岩妹老人向記者介紹說。
此次展出還邀請北京、內蒙古、山東、陝西、吉林等省、市及本省知名剪紙藝術家的優秀作品參展,省剪紙藝人也將現場展示剪紙藝術,使廣大群眾享受一次難得的視覺藝術盛宴。
據悉,本次大賽從今年3月啟動,得到了全省九個市(州)的積極響應,參賽者既有剪紙藝術家、民間藝人,還有不少高校教生參賽,年齡最大者達72歲,最小的才6歲。共收到剪紙作品280余件,省文化廳組織專家對參賽作品進行了公開、公平、公正、認真、細致的評審,並在監審組的全程監審下嚴格評選出一等獎3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15個、優秀獎28個。本次參展的作品包括獲等次獎作品、優秀獎作品及入圍作品,這些作品內容豐富多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各行各業的發展變化,也展現了貴州剪紙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