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論壇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慶松報道:5月27日,“數字融合·領航中國新經濟”論壇在貴陽舉行,論壇緊扣“數字融合”主題,海內外數字經濟領域的產業專家、經濟學家及商業領袖齊聚一堂,深入聚焦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中國數字經濟指數2018年度報告》在論壇上正式對外發布。
論壇現場,與會人員不僅從宏觀層面探討數字經濟與產業融合的發展前景,而且還從更深入的技術實踐層面,對傳統產業如何利用數字經濟浪潮實現結構化轉型進行深入探討,共話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前景,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領航中國新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7年,貴州數字經濟增長37.2%,位列全國第一。”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羅寧在致辭中指出,貴州深入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大數據已經成為世界認識貴州、了解貴陽的一個重要窗口,大數據企業達到8900多家,大數據產業規模增總超過1100億元。蘋果、高通、微軟等七家全球前十的互聯網企業在此落戶,阿里巴巴、華為、騰訊為互聯網領軍企業紮根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貴州成功發展,讓人們對數字經濟和大數據有了更多的期許。
財新傳媒全國營銷總經理傅茜說,把脈數字經濟發展,為數字經濟領航中國新經濟發展,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結構更合理的方面演化。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突破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認為,在數字經濟領域,有人指出大數據發展的軟肋受限于資金、人才、缺創新,其實並不是,中國大數據發展的軟肋是理念。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高級合伙人趙亮則從諮詢服務角度,探討了中國的大型傳統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趙亮說:“無論是未來計算方向,還是數學模型,甚至特定的場景的依據是數據,要利用數據改變行業的生態及未來發展,在未來創新過程中做到快速搶先的地位。”
論壇現場,《中國數字經濟指數2018年度報告》正式對外發布,總結回顧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態勢與發展亮點,並展望了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前景。數字經濟指數還重點度量了中國數字經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狀況。2018年3月,中國融合指數為172,相對2016年3月上升98%。四個融合領域,工業互聯網、智慧供應鏈、共享經濟、金融科技子指數分別為284、131、101、170,相對2016年3月分別上升210%、56%、42%和71%,表明中國重點行業產業融合發展態勢良好,數字經濟的溢出效應持續增強。
2017年5月,財新智庫聯合數聯銘品(BBD)成功推出“中國數字經濟指數(DEI)”。自5月以來,中國的數字經濟指數持續提升,總指數由238增長到364。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始終保持在中國前五名;山東、安徽、河南、江西近兩年數字經濟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出現較大增幅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