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郭代勤报道:5月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中国首个地下云图网--川滇地下云图网开建。拟用两年时间在四川、云南建设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采集破坏性地震的案例和数据,通过分析生成地下云图,进行浅源(深度小于20千米的)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试验。
据了解,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孕育的复杂性以及在同一地点地震重复发生的小概率性,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
“川滇地下云图网绕开了地震预报的三个难题。”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对临震预报而言,不需要考虑地震孕育的复杂性,地下云图网是通过在地表安装传感器实现了对地下8-20千米的应力、能量的动态监测,生成了地下云图,能够实时掌握地下应力、能量,不需要“打孔”深入地球,就能监测到地下应力、能量。而四川、云南两省平均每年5级以上的地震大于3次,预计川滇地下云图网建成后,可以通过3年监测,搜集10个以上的5级以上地震的地下云图数据。
王暾说,传统地震预报方法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还未能形成一张可靠的地下云图,不能“看见”地下应力和能量的动态演化图(地下云图),也就不可能可靠的预报地震,就只能靠无足够科学依据的经验。地下云图生成后,只需要对地下云图的判读即可能可靠预报地震了。
据悉,地下云图网其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浅源(深度小于20千米的)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科技。研究对象是震源深度8-20千米的对人类有破坏性的大地震。历史经验表明,对人类有破坏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几乎都小于20千米,例如海城地震、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小于20千米。
王暾强调,并不是将来有了地震预报,就不需要地震预警。地震预报只能给出震中的区域,不可能精确到一个点。因此,可以在有地震预报的区域加强地震预警工作,即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可以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