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10日,在中國(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掛牌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沈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沈陽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佳標透露,沈陽片區成立一年來,新注冊企業突破1.5萬戶,佔全省自貿區新增企業60%以上,注冊資本超過1500億元人民币。其中,外資企業137戶,內資企業來自外省、外市的各佔三分之一;注冊資本過億元企業291戶,國地稅開戶登記1.2萬余戶。今年1-3月份沈陽片區內企業實現稅收1.45億元,同比增長73%。管委會分別與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的11家國際商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依托于強大的裝備制造業基礎,遼寧省力圖將沈陽片區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及國際化區域創新中心、國際化金融中心、國際化商貿物流中心。自去年4月掛牌以來,企業集聚效應持續顯現。這得益于沈陽片區在制度領域的創新。一年來,沈陽片區出台兩批共200條政策清單,全面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推出首批12項創新案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率先實現26證合一、網上企業注冊登記、率先啟動“證照分離”改革和“集報集繳”通關改革。同時,自貿區沈陽片區在國資國企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投資貿易便利化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創新試驗,放大了制度創新的溢出效應。
多項政策紅利惠企發展
在這次發布會上,遼寧省政府賦予中國(遼寧)自貿區沈陽片區包括116項省級權限、在沈陽片區實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等在內的多項政策紅利。
據介紹,“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主要是推進“照後減證”,大幅減少行政許可審批,優化許可辦理流程,破解企業“辦照容易辦證難”、“准入不准營”等問題。重點任務是清理規范各類行政許可,本次共涉及93項行政許可,其中取消審批3項,審批改備案2項,實行告知承諾制23項,提高透明度和可預期性33項,強化准入監管32項。
沈陽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知非表示,通過改革辦理方式將極大方便企業辦證。比如,首次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由審批改為備案後,注冊在沈陽片區的化妝品企業,不必再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批,可直接在自貿區政務中心辦理備案,企業辦理的時間由原來3個月以上縮短為5天左右,為產品搶佔市場贏得先機。
在這次省級權限下放中,遼寧省政府賦予了沈陽片區116項省級權限,涵蓋了企業設立、項目審批、科技創新、外商投資、人員出入境等多方面的職權,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業技改項目核准、內地居民赴澳門三個月多次商務簽注、在境外投資開辦企業核准初審等。省級行政職權的下放將進一步方便企業辦事,促進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聚集發展。
10條新政促科創發展
當日新聞發布會上,沈陽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倪慶東還發布了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10條新政,主要包括8個方面內容。比如在支持科技孵化基地建設方面,對新建、改擴建的科技孵化器、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按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最高300萬元。支持創新平台建設方面,對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研發機構在沈陽片區設立研發中心的,按照其研發投入的40%,給予最高1200萬元補助等。
陳佳標表示,2018年沈陽自貿區將繼續結合域內市場主體的實際需求,重點推進制度創新,助力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轉型振興。
作為遼寧自貿區中最重要的一個片區,乘此政策東風,必將為面臨經濟轉型挑戰和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沈陽带來發展的“加速度”,引燃創業的激情和夢想,實現城市的華麗蝶變。歷史新的一頁正在徐徐展開,未來,機遇與挑戰並存,沈陽如何在新的平台下再次騰飛,用“加速度”打造城市大未來,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