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劉洗涌、特約記者李平、黃柱報道:3月10日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岳陽市委書記劉和生作客紅網時刻新聞“建功新時代”融媒體演播廳時,提起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問題,劉和生深有感觸。對于岳陽市2018年的發展,劉和生表示,依然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洞庭湖環境治理,用“一三五”的基本思路將岳陽建設成為湖南發展新增長極。
“聆聽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後,非常激動和振奮人心,對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劉和生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篇貫穿了對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落實。報告分9個方面對2018年的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科學合理,“講到了點子上,抓到了關鍵處。”
“民有所呼,國有所應。”劉和生說,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過程中,會場多次爆發掌聲,但掌聲最熱烈的,還是講到民生工作的一些段落,這也成為代表們熱議的焦點問題之一。
就報告中對下一步工作作出的部署,劉和生最關注的還是“鄉村振興戰略”,現在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說不平衡,我覺得最大的不平衡應該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要說不充分,發展最不充分的也就是農村。”劉和生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億萬農民的福音,對岳陽的農村發展也是如此,“我覺得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一三五”思路將岳陽打造成湖南發展的新增長極
2017年是岳陽產業項目落地最多,生態治理力度最大,脫貧攻堅成效最好的一年,作為通江達海的湖南北大門,岳陽已經迎來了多重發展戰略疊加的千載難逢歷史機遇。
就在這一年,岳陽僅在交通建設上就有12條主干道路建成通車、新增一級公路118公里,總里程躍居全省第2位。
9月1日,皇姑塘立交橋實現全功能性通車;9月20日,G240 岳陽縣城至湘陰公路全線通車,建設周期不到一年,刷新了“岳陽速度”。
“建設湖南發展新增長極,是省委省政府統籌全省區域發展大格局,對岳陽發展作出的定位要求,是必須擔當的重大責任和時代使命。”劉和生說,岳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定位要求,提出了“一三五”的基本思路,即“一個總體要求”:真抓實干、跨越發展,全力建設湖南發展新增長極;“三個工作重點”:党建總攬、產業主導、基礎先行;“五個新的格局”:現代產業、開放带動、立體交通、城鄉統籌、生態發展新格局。“這五個新格局一旦形成,岳陽的新增長極建設就抓到位了。”
對于岳陽新增長極的建設,劉和生直言,2018年岳陽將大力推動產業項目建設,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產業項目建設年”的部署要求,落實“五個100項目”的要求,這需要實打實的項目作為支撐,岳陽市今年將重點抓好63個5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同時,繼續打好“四大會戰”,“園區建設、交通建設、港口建設、脫貧攻堅”,“四大會戰”補足岳陽的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拓寬發展空間、尋求發展後勁。對于岳陽的未來,劉和生的語氣中飽含着希望。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推進洞庭湖環境治理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而岳陽位于洞庭湖之濱,依長江、納三湘四水,是湖南生態治理的“主戰場”。“2017年,我們狠抓洞庭湖生態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
對于洞庭湖生態治理取得的成效,劉和生給出了這樣一份高分答卷:水質合格率由前年的76.2%,上升到了85.7%;空氣優良天數達到了305天,比前年增加了21天,優良率為83.6%,比前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增長率在全省排第一;取締原來在洞庭湖的44個沙石廠,並且全部覆綠;2017年東洞庭湖的水鳥達到了118.3萬支,是近10年來東洞庭湖水鳥數量之最。
洞庭湖治理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是任務還非常艱巨,劉和生說,洞庭湖的生態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欠債,所以絕不能有一絲松懈。
下一階段,岳陽將繼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治沙、退養、清淤、減排全面推進,對于洞庭湖的治理實行嚴格的考核,整治不到位的,該問責的問責,該處理的處理。“繼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洞庭湖生態治理工作,還洞庭一湖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