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皓萍報道: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是換屆會議,很多委員是第一次參會的“新面孔”。在890名參會委員中,新當選的委員有521人,超過半數。怎樣寫好提案,是新委員頗為關心的話題。1月23日,記者采訪了5位老委員,他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寫好優秀提案的經驗,分享了參政議政的心路歷程。
劉哲:學會“借力”
劉哲委員是連任兩屆的省政協委員、河南日報新聞評論部常務副主任,擔任委員期間他提交了近30份提案,平均每年都要提交兩到三份有針對性、可行性、科學性的高質量提案。對于如何寫好優秀提案,劉哲坦言,要學會“借力”。
首先要借本職工作的力。由于在采訪中接觸到的話題較多,從中提煉提案線索,采訪的過程就成了深入調研的過程。比如,在報道鄭州市區環衛工工資待遇和勞動付出不對等時,他從中發現問題,走訪了鄭州市四個區50多位環衛工,撰寫了《落實法律規定切實提高省會環衛工待遇》的提案。隨後,鄭州市將環衛工最低工資標准提高四百多元,並重視環衛工飲水休息設施的建設,應該說提案起了一定作用。
另一方面,借熟識的某一領域專家學者的力,自己搞得不太清楚的就和專業人士共同合作。劉哲今年提交的《關于進一步提高我省高標准良田耕地質量的建議》的提案,線索就是從采訪中得來的。由于個人力量有限,他就聯合一所高校的課題組進行聯合調研,通過不斷的學習了解,最終形成了高質量的提案。
胡新峰:從熟悉的領域深入鑽研
胡新峰委員是漯河市政協副主席,也是連任兩屆的老委員。今年,她提交了5份提案,內容涉及健康養老產業、城鄉融合發展、做好精准扶貧、環保、農村三產融合等方面。
胡新峰強調寫出優秀提案,一定要從自己熟悉的領域、行業出發,長期學習、深入鑽研,如果自己都不清楚,那何來好提案?同時,要有大局觀念,處理好本職工作和政協委員身份之間的關系。政協委員,應該是敢講真話的典范,有使命感、有社會責任感。
“有的實行單雙號限行,有的限行兩個號,各地限行政策千差萬別,給老百姓跨市出行带來了難題。”對于政策的不統一,胡新峰也毫不客氣指出,“政府不能拍腦袋決策,應該建立長效的、統一的機制,在給老百姓藍天白云的同時也能提供規范有序的生活。”
吳穎:多觀察生活
吳穎委員是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新鄉供電段的一名工程师,任職兩屆委員以來提交了32份提案, 今年又带了8份提案上會。 作為提案大戶,她總結了這些年寫提案的經驗,多觀察生活,“會上守規矩,會下做功課”。
吳穎提交的每份提案都下足了功夫,有些提案醞釀幾個月,有些甚至臨開會報到的前一天還在琢磨修改。雖然每年開會就幾天時間,但為了履好職、盡好責,要花費足夠的精力,做好一年的“功課”。
吳穎說要想寫好提案,寫出優秀的提案,必須多觀察觀察生活。她說:“如今是新時代,找提案的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每天從手機微信上都能發現一些提案線索”。
要想寫好提案,還要學習、借鑒,做好調研。吳穎今年在撰寫《關于切實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提案》時,就是從一則新聞得到的啟發,去年10月18號江蘇省教育廳出台了一個減輕中小學生負擔的文件,里面有很多內容都可以借鑒。通過學習研究,結合本省實際,完全可以形成提案供職能部門參考。
鄭高飛:要講政治講規矩
鄭高飛委員是九三學社鄭州市委主委,擔任十一屆省政協委員期間,有4份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和重點提案。他說,寫好提案,一定要講政治講規矩。政協是一個政治組織,委員必須認真學習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高度重視並堅決與党中央保持一致,與地方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不能超越党政工作的“紅線”。要反映群眾熱點問題,難點問題。
此外,要認真學習觀察,要反映出實際問題,不能網上照抄或者道聽途說寫提案。無論是從哪個部門哪個渠道得來的信息,一定要認真核實,確保寫出來的提案經得起推敲。
周保林:要有大局意識
周保林委員是信陽市政協副主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關注民生,科學選題”是放在第一位的大局觀,也是他堅守的信念。他說,寫好提案是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方面。隨着協商民主進程的推進,政協委員通過提案,能在党委政府決策實施前提供參考建議、助推決策科學化;能在實施後助推相關單位和部門貫徹好落實好。因此,委員們要切記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切切實實推動工作落實。
省政協十一屆會議期間,周保林提交了加快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带的提案。提案提交後,他又積極與安徽、江蘇方面對接,利用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再次進行調研,形成書面報告,提交省委省政府,引起河南乃至國家的高度重視,並最終使之上升為國家戰略。
履職經驗豐富的周保林有5句履職“口訣”送給新委員:着眼經濟獻良策,着眼和諧社會建錚言,着眼民生改善謀實招,着眼文化繁榮出智慧,着眼生態文明獻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