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本地新闻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9个月取得创新成果40项

2018-01-03
来源:香港商报网

创新主体代表新网银行负责人分享制度创新案例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郭代勤报道:1月3日,成都高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7年度重大制度创新案例》,全面梳理制度创新之举,展现位于四川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片区核心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对外开放新成果。

  据成都高新自贸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挂牌9个月以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先后形成“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双创债”、企鹅医生“互联网+医疗创新”等改革创新成果案例,取得了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40项。在这些案例中,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类20项、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类5项、统筹双向投资合作类5项、推动贸易便利化类5项、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类5项。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活力迸发、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截至12月31日,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15010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483.8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4838户,注册资本(金)1472.69亿元;外资企业172户,注册资本(金)11.19亿元。

  大数据+人工智能助力 探索“放管服”改革新思路

  在传统的纸面办公时代,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数据孤岛的存在让不同行政部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重复工作耗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为此,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专门建立基本数据库和云端大数据池,通过在线协报建和协同审批平台,在三维BIM报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实现部分流程的自动审批,大大方便了企业。

  通过在线查询平台,系统会根据申报主体的特定情况,自动为其匹配对应的政策,减少企业学习政策的负担。对于群众关心的高频问题,可实现文字和语音的交互问答,形成线上系统与线下政务大厅投放的服务机器人共同工作的新模式。

  而“先照后证”综合管理系统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投入运行,则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双告知”工作信息化、自动化。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三十二证合一”、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改革等创举的实施,让业务办理效率平均提升40%,群众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9.6%。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不仅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上下足了功夫,在优化服务方面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去年上半年,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双创债”在成都高新自贸区诞生,“双创”债务融资工具为支持“双创”发展而“量身定做”,债券募集资金可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偿还银行贷款或通过委托贷款、股权投资等,支持一批诚信优质“双创”企业获得稳定低成本融资;而“连锁型”高新技术服务超市的设立让孵化器、政府部门、科技服务提供者与创业者能够有效串联,形成合力,进一步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方存好在布会上表示,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第一条就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起着“牛鼻子”作用。“我们的40个制度创新案例里,政府职能转变方面有18个,占了全部案例的45%。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厘请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放管服’上取得更大突破。”

  “市场+政府”双轮驱动 打造市场化科技创新信用监管新模式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经济等主导产业。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都高新区创新推行“创新信用券”,采取市场导向、“市场+政府”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依托“双创企业信息库”和“双创企业信用库”的建设,收集、整理区内企业、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和经营行为等相关信息并进行信用评级,将信用评级与政策补贴挂钩,实现政策支持额度与信用评级直接挂钩,保障企业享受到真正优质的科技服务,同时也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诚信引导。

  在这一新模式下,区内非公有制企业、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能够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良性发展。通过发挥市场作用,降低成本,盘活、带动了优势科技资源,弥补创新资源缺乏,推动科技资源共享、配置优化和效用提升,进而增强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双创企业信息库收录企业13967家,并全部纳入双创企业信用库,全球要素资源信息库汇聚载体、资金、技术、专利、产品、专家、服务机构等资源3125项,累计为5000余家高新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10000余家(次)的专业化服务。其中,受理咨询服务8000余家(次),发布供需信息2000余条,在线互动交流2000余家(次),采用创新信用券完成交易3682家(次),企业获得政策扶持累计超过1亿元。

  市场主体参与提升群众获得感 “制度创新+企业创新”形成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政府的制度创新如何服务企业?企业创新又如何反作用于政府的制度创新和优化?政企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述命题倍受产学研界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不到一年,已吸引来自医疗、软件、金融、建筑规划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入驻,让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探索从政府一家的“独角戏”,发展成为政府与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演绎的“大合唱”。此次发布的40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5项成果来自于企业,涵盖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等多个民生领域,真正实现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为2017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探索实践的一大亮点。

  “我们在线下引入了医疗智能硬件,在距离核心居住区一公里范围圈内投放‘共享尿检机’和‘共享体检机’,前者为周围居民提供尿常规检测、早孕检测和排卵检测,后者则提供8大系统、500多项身体指标的前部检测,让体检成为可以随时获取的服务。”企鹅医生(成都)是全国首家落地的互联网医疗诊所,企鹅医生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建立了居民大健康电子病历库,系统上线迄今3个多月,总用户已经突破1000家,日活跃用户260多家,记录OTC买药行为5000多例,录入20000多个药品库存数据,产生3500多份患者病历。”

  新网银行是中西部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作为新一代互联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没有固定网点及营业柜台,只需关注新网银行微信公众号,客户即可在线获得7*24小时金融服务。新网银行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为传统“二八定律”中没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务的80%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让小微企业和消费者享受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高水平金融服务和便利。

  中央党校黄小勇教授认为,不到一年时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统筹双向投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这些尝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肩负‘国家试验’的使命,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改革’‘创新’与‘开放’的内涵。”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方存好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牢牢把握自贸试验区与成都高新区现有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新区“五区叠加”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开放格局,树立内陆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标杆,推动成都乃至四川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构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