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麗青報道:為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維護兒童健康,在第10屆世界兒科感染性疾病大會上,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國家呼吸病臨床研究中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等聯合發布了《中國兒童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行動計划(2017-2020)》,提取爭取在5-10 年內,改善抗菌藥物使用狀況,遏制細菌耐藥的發展,爭取降低某些細菌的耐藥率。
由于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細菌耐藥已經成為全球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有調查顯示出生後一年內使用抗菌藥物的次數與增加哮喘的發病風險呈明顯正相關,兒童哮喘10年間增長50%。內地兒科抗菌藥物使用與國外比較,存在抗菌藥物使用強度高;用藥種類多;藥物抗菌譜廣;注射用藥比例高;新型、昂貴、廣譜的三代頭孢菌素、β內酰胺類/酶抑制劑復合制劑類藥物使用逐年增加等狀況。
在抗生素管理方面,我國當前還存在缺乏兒童抗菌藥物使用的監測網絡、可供使用的安全有效的抗菌藥物品種較少、患兒家長自用藥及自購藥行為比較普遍、疫苗接種面不廣而導致抗菌藥物使用增多、無指征用藥現象明顯等現象。
針對上述問題,《計划》提出要建立、完善及擴大兒童抗菌藥物應用和細菌耐藥監測體系,將引入全球監測項目(GARPEC監測網),逐步建立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國兒童抗生素使用監測和細菌耐藥監測網,並擴大使用至亞太地區。據悉,目前國內正在籌建三個耐藥監測中心,分工合作,對一些特殊分離菌進行集中檢測,分別為北京兒童醫院(北)、深圳市兒童醫院(南)和上海復旦兒科醫院(中)。
由于超過75%的抗菌藥物被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療,該《計划》也提出,加強呼吸系統疾病的呼吸道管理,開發研制新型濕化氣道及抗炎藥物,減少不必要抗生素使用;開展細菌(尤其是血液感染分離的細菌和嚴重感染分離的細菌)耐藥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