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田琴、吕斯达报道:19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暖意融融、气氛热烈,福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吸引了83家境内外媒体103名记者的关注。在讨论结束后,福建代表团也预留出时间,回答了中外媒体记者关心的热点话题。
感谢港澳乡亲关注家乡发展
“泉州作为港澳同胞的重要祖居地,历来备受港澳各界关注。想请问一下郑新聪代表,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泉州在经济转型、创新驱动方面,目前取得哪些成效?”在提问环节,本报记者抓住机会向十九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进行了提问。
郑新聪首先表达了港澳乡亲关注家乡发展的感谢。他表示,近年来,根据福建省关于“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要求,泉州大力推进“福夏泉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促进技术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和快速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创新转型步入良性轨道
“从目前发展态势看,2021年全市GDP可望迈入万亿元大关。”郑新聪表示,泉州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的主要成效,首先是经济转型步入良性轨道。增长速度稳住了,2016年GPS达6647亿元、今年可突破7000亿元,制造业规模1.27亿元,是2011年的1.6倍;传统产业调优了,传统优势产业占70%的全市制造业,通过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新型产业露出端倪了。集成电路产业“无中生有”,一期总投资370亿元的晋华内存芯片项目去年7月动工,明年9月投产,以此为龙头引进了一批设计、封装测试及应用等全产业链项目,预计到2025年该行业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精细化工延伸裂变,总投资325亿元的中化乙烯近期大规模动建,合成纤维、专用精细化学品等项目链条不断补齐,预计到2020年该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智能装备从用到造,重点培育与本地产业配套的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近叁年,装备制造业产值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规模达1454亿元。
郑新聪表示,通过不懈努力,泉州的创新驱动也已进入良性轨道。通过实施“大院大所”引进计划,引进了36家高端创新平台,集聚了1000多名高端研发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解决了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积累不足历史问题;通过实施“人才港湾”计划,探索量身定做的服务措施,全力打造人才梦想港湾、事业港湾、生活港湾,解决创新要素与老的体制机制结合不起来问题。
引导企业家不忘初心专注实业
关于泉州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的今后打算,郑新聪表示,首先将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他表示,习总书记曾经旗帜鲜明指出,实体经济是中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根基。我们过去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泉州将认真落实总书记时任福建省省长时总结的“晋江经验”,引导企业家不忘初心、专注实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执着培育百年老店,真正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其次,要坚持创新转型不动摇。郑新聪表示,当前,泉州结构调整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阶段,产业迈向中高端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将坚忍不拔地推动创新转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把泉州的实体经济做得更大更强,更有核心竞争力,为福建省赶超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郑新聪也强调,要坚持防范风险不动摇。据其透露,近几年来,随着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金融及社会稳定的压力一直较大,泉州通过前瞻判断、综合施策、沉着应对,经济金融各类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运行持续健康,存量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