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拆“百日攻堅”,云龍再掀高潮
兩個月完成集體土地交地項目28個,交地面積2426.58畝,再創“云龍速度”
【核心提示】株洲城北,大美云龍。作為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五大示范區之一,云龍掛牌8年,馭風而飛,大力推進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兩型”生態新城建設——華強方特歡樂世界、云龍水上樂園分別成功創建國家4A、3A級景區,華強方特夢幻王國盛大開園,湖南移動數據中心啟動建設,軌道交通城路網建設全面鋪開,龍母河生態新城相關項目已獲得金磚銀行貸款……
項目成敗,征拆系于一半。党的十八大以來,示范區緊緊扭住項目建設不放松,成功步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2015、2016兩年共交出淨地12350畝,每年都超過6000畝,交地總量連續兩年居全市前列。今年7月,示范區集中人力物力,再打硬仗,掀起征地拆遷“百日攻堅”新高潮。
“今天拆,是為了明天的建;今天拆得快、拆得好,明天才能建得快、建得好。”7月13日,云龍示范區党工委書記蔡周良在示范區征地拆遷“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推進大會上如此強調。
集眾人之智,匯多方之策,以雷霆之勢。“百日攻堅”開展至今,共簽訂房屋協議173個編號,拆除221個編號,完成集體土地交地項目28個,交地面積2426.58畝,“百日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云龍速度”。

【“三駕馬車”跑出云龍速度】
總結“云龍速度”, 示范區党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付訪華認為,機制創新、陽光公開、依法依規是保證項目高速進行的“三駕馬車”。
機制創新:選派60名機關人員充實到一線
為增強征拆力量,示范區從管委會機關選派60名工作人員到鎮街參與征拆,抽調8名經驗豐富的科級干部到鎮街擔任征拆負責人。創新推行“日匯總、周調度、月講評、年考核”調度考核制度,充分調動鎮街和部門積極性。
每月,示范區都要召開征拆工作講評會。每周,區征拆工作領導小組通過例會及時匯總情況、發現問題,對各鎮街、平台公司和相關單位當面交辦任務進行跟蹤落實。每天,通過手機短信平台播報征拆工作動態,及時讓全區領導干部掌握征拆推進情況。
率先在全市推行實施征拆資金估算、概算評審,明晰征拆資金撥付流程,保證按時發放征拆補償款。通過集中時間抽查征拆項目的資金管理、執行政策標准、工作經費開支等內部審計情況,保障了征拆資金的使用安全,提高了征拆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保持廉潔自律警惕性。此外,示范區征拆工作領導小組針對運行過程中門店企業補償、違章建築處置、特殊人口認定等復雜問題,先後制定了多個規范性文件。
陽光公開:能補多少錢,涉征戶自己也算得出
走進污水處理廠項目征拆現場,記者看到,在公示牆上,項目情況介紹、征收土地公告、征地拆遷安置方案公告、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政策等展板一應俱全,補償安置算賬明細等更是清清楚楚。涉征戶可根據展板的提示,像套數學公式一樣計算出自己的房屋土地補償金額。有疑問,可電話諮詢,也可以和征拆指揮部計算金額作對比。一切數據均曬在“陽光”下。
在云龍示范區,每個項目指揮部都有這樣的公示欄。拆遷戶一戶一檔,各項補償費用標准和征地面積、青苗補償等均進行公告。
“因為政策公開透明,人人心中有數,所以不少涉征居民都不需要我們多次做工作,很爽快就簽約了。”龍頭鋪街道辦事處負責人說。
依法依規:不讓“釘子戶”佔便宜,更不會讓老實人吃虧
征地拆遷,公平公正是關鍵,若遇到“獅子大張口、漫天要價”等行為,示范區党工委、管委會同樣態度鮮明——把牢政策底線,不讓“釘子戶”佔便宜,更不讓老實人吃虧。
市級重點工程智慧路延伸段,是啟動市屬三所職院建設的“生命線”,需征拆面積為70畝,涉及20個房屋編號。去年7月,項目開工以來,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19個房屋編號的征拆工作。可有一戶超標准索要補償,不然就拒絕搬遷。社區干部、項目部工作人員多次上戶宣傳政策無果。示范區依法申請啟動司法強拆程序,消除了項目推進的最後障礙。
2016年,學林街道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對漫天要價的學林路項目1戶、盤龍南路B段項目10余戶依法申請啟動司法強拆程序。隨後,大部分拆遷戶主動簽訂補償協議。在此情況下,相關部門依法終止了司法拆除程序。
對于居民們“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軟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的疑慮,云龍示范區建立有獎舉報制度,搭建與群眾溝通對話平台,全面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征拆人,用堅守與付出書寫云龍更好未來】
一畝一畝調查、一戶一戶上門、一個一個編號,征地拆遷是非常具體的工作,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在各個項目現場,記者聽說了無數感人的故事,看到了很多奮戰在項目一線的征拆人。這些點點滴滴,云龍示范區分管征拆工作的党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章定良都看在眼里,他動情地說“是云龍征拆人用自己的堅守與付出,讓示范區的征收工作屢創佳績”。
王燕,33歲,學林街道辦事處干部,擔任文薈社區辦點領導。考慮到工作太忙,她把不到3歲的兒子送到幼兒園。“我是孩子他媽,也是職業女性。工作需要人去做,如果人人都強調自己的困難,那項目就進行不下去了。”王燕說。
文薈社區范圍內,鐵道職院項目、田心大道二期、四期、四期配套用地及北環大道項目等項目的征拆工作相繼啟動。各個都是重點項目,其中還包括有歷史原因的“難點項目”。上戶,要選擇涉征戶的非工作時間,晚上和節假日加班成了常態。偶爾會有涉征戶不理解,不分青紅皂白地謾罵、威脅。委屈之後,王燕站到了更為高遠的思維格局——“戶主激動,我們如果抱着對抗的態度去慪氣只會讓局面越來越壞,要想辦法破冰。”
張建龍,47歲,現任蓮花社區党總支書記、主任。今年4月,我市有史以來單體項目面積最大的項目——龍母河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就位于張建龍所在的蓮花社區。
說到征拆,張建龍參與的項目幾乎個個都體現了極致的“云龍速度”:2012年蓮花社區整治項目356畝,兩天三晚全部簽訂協議;坡里組村整治項目200余畝3天全部簽訂協議;云水路200余畝20余戶,4天全部簽訂協議;云海大道蓮花段項目僅用18天時間完成項目房屋、青苗、土地的放線、調查及算賬工作,一天全部完成前期兩個居民小組16戶房屋協議簽訂。這一次,龍母河項目征拆,張建龍再次用實力說話——14天就完成527個編號房屋的調查,之後又迅速完成青苗調查工作。
學林街道辦主任劉立峰在K6路延伸段的項目征拆中身先士卒,苦口婆心做涉征戶易某的工作,終于在8月12日達成了協議簽訂。龍頭鋪街道征拆辦的譚軍忘我投入工作,“5+2”、“白加黑”是其工作的常態,遇到項目攻堅階段時,通宵達旦已多回,辦公室的座椅板凳上、自己的小車里,他都睡過……
城市的發展變遷,離不開征拆人的腳步丈量,一個個項目的拔地而起,離不開征拆人汗水、淚水的澆鑄。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采訪中,多位云龍征拆人暢想,多年以後站在這片土地上,欣賞大美云龍天高云闊、美不勝收的同時,回看自己為云龍發展全力付出所走過的印記,該是何等的豪情與滿足!
(株洲晚報記者 李卉 通訊員 何勇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