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廣東 > 地市簡訊

珠海斗門災後首批43個建築工地復產

2017-09-02
來源:香港商報網

  斗門災後首批43個建築工地復產儀式現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陸紹龍報道:“復工!”,“收到!雞啼門特大橋已動工”。9月1日上午,珠海斗門雞啼門特大橋項目工程指揮員拿起對講機一聲令下,斗門雞啼門特大橋、雙湖路等43個工地正式復工,再次以斗門速度掀起復產復工熱潮。

  雞啼門大橋加投入搶工期

  記者了解到,在台風“天鴿”、“帕卡”吹襲後,珠海斗門區經過連日來的全力重整, 43個建築項目已具備恢復建設條件。當天上午,記者在雞啼門特大橋施工現場看到,大橋的13號主墩正在進行樁基鑽孔作業,在工人們的操作下,機器發出陣陣轟鳴。

  雞啼門特大橋位于雙湖路A段線位上,項目長約1210米,橋梁部分和連接道路總長3000多米,等級為城市主干道,建成後將成為珠海西部中心城區兩岸之間的樞紐。項目于今年8月份正式開工,工期為30個月,擬于2020年建成。

  雞啼門特大橋項目。

  據中鐵建港航局雞啼門特大橋項目經理李春中介紹,在台風“天鴿”的侵襲中,該項目工地的配套設施遭到損壞,共有4棟2層的板房臨時建築被吹垮,受損的建築面積達4000平方米。其中包括項目部、員工宿舍等。台風過後,項目部立即組織人員進行了安全隱患排查、場地清理等工作。在台風“天鴿” 過境後的72小時內,已經全面具備復工條件。

  李春中表示,盡管在台風中遭受到一定損失,但工程總體進度不會受到影響,將通過加大設備和人員的投入搶時間搶進度,確保如期完成建設項目。

  記者還了解到,同樣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在斗門還在其他42個建築工地上演。強台風造成斗門住建行業21萬平方米臨時板房受損、25萬平方米圍蔽毀壞、4.2億元直接經濟損失。災後斗門區住建局迅速投入復產重建熱潮,出台多個行業優惠舉措帮助企業恢復生產,立即組織900多人140多輛車參與救災重建,一批重大安全隱患順利解除,一批受損門窗免費被修復。

  雞啼門特大橋項目施工人員在工作中。

  斗門區長馬洪勝表示,接下來,斗門區政府將全力落實和進一步研究出台住建行業救災復產優惠政策,開辟“綠色通道”、精簡辦事流程、強化金融保障,加快工地隱患解危,帮助企業迅速組織復工、搶抓工程進度、掀起施工熱潮。

[責任編輯:蔣璐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