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沿河 “五個立足” 推進農業供給結構性改革

2017-06-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沿河“空心李”

  沿河“空心李”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杜尚會、田維令 報道:今年來,沿河自治縣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題,立足打造山區現代農業,著力推進農業供給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生態優、百姓富、實力強的美麗沿河。

  立足調結構著力發展特色產業

  立足沿河實際和產業基礎,從市場供需、資源匹配、區域協調三方面精准入手,按照“圍繞綠色生態主題,大力發展生態茶葉、生態畜牧業、生態中藥材、精品果蔬業”的思路,合理布局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切實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生態茶葉方面,新建規模以上茶業加工企業4家,建成生態茶葉基地20.34萬畝,投產茶園11.6萬餘畝,年產茶葉7400噸,產值7.6億元,帶動貧困人口12300餘人增收。生態畜牧業方面,建成規模養殖場900個,發展養殖大戶5000戶,建成種草養畜基地10.7萬畝。精品果蔬業方面,新建2萬畝精品水果基地管護,全縣精品水果面積達10.8萬畝,投產果園面積5.19萬畝,產量6.65萬噸,產值3.6億元。

  立足降成本著力推進規模經營

  堅持把規模經營作為農業提質增效的抓手,通過土地流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加快農業園區建設,以整鄉連片為主,大力實施農業園區建設,以園區龍頭企業為紐帶,采取“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推進農業加快產業基地建設,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通過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轉方式,全縣流轉土地50餘萬畝,先後建成以沙子、中界為中心的空心李基地11.5萬畝,以新景為中心的生態茶葉基地18.41萬畝,以譙家為中心的優質核桃基地21萬畝,以泉壩為中心的苦蕎商品生產示范基地建設1萬畝,有效帶動全縣農業產業轉型發展。

  立足補短板著力夯實基礎設施

  沿河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業基礎設施滯後、農業科技落後問題突出,通過財政投資、項目融資、招商引資等舉措,積極推進項目建設,夯實農業基礎。在補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方面,結合精准扶貧工作,以農業園區、產業基地為重點,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努力構建功能完備、通達能力強的農村產業路網。在補農機推廣短板方面,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加快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先後設立縣級農機推廣機構1個、鄉(鎮)農機推廣機構22個,建立農機合作服務社10多個,農機總動力達到21979台(套)239843千瓦。在補農業科技短板方面,重點針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能手,采取“聯合”、“訂單”、“定向”培訓的方式,培養一批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主體作用明顯的新型職業農民。

  立足育品牌著力健全質量安全體系

  圍繞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紮實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沙子空心李、沿河白山羊、麻陽河珍珠花生3個特色農產品獲地理標志產品或地理證明商標認證,先後榮獲“中國空心李之鄉”、“中國古茶樹之鄉”。近年來,政府看准了空心李這棵能增加群眾收入的“搖錢樹”,把空心李作為特色產業發展,在資金、技術上加大投入,空心李有了規模化、精品化發展。如今,沙子的空心李種植面積從原來的500多畝發展到28000餘畝,年產空心李800餘噸,產值達2000多萬元。同時,沙子空心李還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積極向外招商引資,加大栽培管理技術投入。從生存與生態的“對抗”走向“共贏”,沙子街道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探索出了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相互促進的新路子。

  立足促融合著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圍繞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大力實施農旅一體化、農村電商化等現代農業經濟,著力培育經濟新的增長極。圍繞創建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目標,以美麗鄉村建設、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土家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探索出山區農業和旅遊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子,先後建成中界獅子山農業觀光園和萬畝多蘭特玫瑰園等一批鄉村旅遊景點。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縣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萬元,重點用於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的村級服務站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350個,切實為農村居民提供網絡代購、農產品銷售等服務。截至目前,全縣173個農村電商服務站,上行3000多萬元,下行18044.98萬元。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