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6月27日,記者從銅仁市玉屏縣獲悉,該縣自實施“民心黨建”工程以來,以“幹群連心室”建設與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細胞工程”為載體,積極發揮駐村包戶幹部作用,運用“檔案與信息網絡技術結合”的獨特力量,開發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情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駐村工作“精准管理、精准服務、精准扶貧”的工作目標。
據了解,“民情信息系統”分為民情檔案、基層組織、精准扶貧、駐村幫扶四大項。系統收錄了戶主信息,家庭人口信息,家庭收入、生產、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矛盾糾紛、需要幫扶的事項、外出務工情況等相關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甄別出貧困戶的貧困程度,進行精准施策,實現由定性到定量的精准轉變。
2013年以來,該縣駐村包戶幹部結合精准扶貧、小康創建,深入全縣69個村(社區)逐戶走訪群眾,采集村情、民情,通過錄入“民情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鼠標一點,民情盡顯”的管理格局,為創新管理、服務民生、精准扶貧、小康創建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了“民心黨建”的工作內涵,為實現率先小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次走訪中,得知村裏有一名叫楊微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只有一位年邁的奶奶照顧她,由於家裏是貧困戶,楊微輟學在家,姚元剛便開始了對楊微的助學幫扶。能這么快就熟悉村裏的情況,是因為有民情信息管理系統和前任駐村幹部們手繪的“民情地圖”,讓他與新的工作崗位實現“無縫對接”,很快就融入駐村工作中。在駐村工作中,同村幹部一起走村串戶,到每一戶群眾家中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回到辦公室後就立即打開民情信息系統進行錄入。通過把入戶調查的資料錄入民情信息系統裏,能有針對性對貧困戶、留守兒童、孤殘老人等群體進行幫扶和解決矛盾糾紛,利用民情地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田坪鎮長嶺村的駐村幹部姚元剛向記者介紹說。
此外,全縣手工繪制了706幅“民情地圖”,以“村”為單位建立“小康信息庫”,將精准扶貧、產業發展、群眾發展訴求等27項村級指標信息全部錄入電腦。同時建立幫扶台賬管理,可快速精准識別貧困對象,包括人均收入情況、貧困類別、貧困狀態、貧困原因等信息。
據悉,由於有了這個系統,新來的駐村幹部不需要村幹部帶著走,就能利用民情地圖自己掌握村裏基本情況,駐村幹部下村摸查情況,可以把矛盾糾紛調解直接錄入電腦,便於村幹部隨時查詢,隨時了解跟進這個工作進度,更好地讓駐村幹部全面掌握村裏情況並進行針對性幫扶,已經成為駐村幹部精准服務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