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良就學習宣傳鄧艾民先進事跡作出批示
讓更多人受到教育和激勵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翟興波 吳擒虎 陳俊)13日,省委書記蔣超良就鄧艾民同志先進事跡作出批示,要求認真組織好學習宣傳活動,引導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0日,湖北合眾運輸公司司機鄧艾民駕駛神農架至宜昌客車,在209國道K1602m處,被山坡滾落的一塊大石砸中。為避免乘客受傷,他向右猛打方向盤,石頭穿過客車前擋風玻璃,砸在他身上。重傷的鄧艾民用盡最后一絲力氣拉住手剎,客車在懸崖邊停住,14名乘客得救,鄧艾民不幸遇難,享年54歲(本報6月12日率先報道)。
蔣超良在批示中指出,鄧艾民同志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客運司機的責任與擔當,要認真組織好鄧艾民同志先進事跡學習宣傳活動,引導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更多人受到教育和激勵。
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總工會主席爾肯江·吐拉洪作出批示,就學習宣傳鄧艾民先進事跡提出具體要求。
鄧艾民是枝江人,工作30多年來,勤勤懇懇,愛崗敬業,未出過一起安全事故,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省總工會昨日追授鄧艾民湖北五一勞動獎章,并慰問其家屬,號召在全省職工中開展學習宣傳活動。
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董永祥慰問鄧艾民家屬
他是全省職工可敬可愛的代表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
“你們受累了,一定要節哀,保重身體,我們向鄧師傅的英勇行為致敬。”昨日上午9時許,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董永祥緊握著鄧艾民的妻子廖嗣紅和女兒廖鄧嬌的手說。
宜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總工會主席王鈞成,神農架林區黨委常委、秘書長柳健雄,懷著深深的敬意對廖嗣紅說:“鄧師傅的先進事跡感動了峽江百姓和林區父老,他是普通工人的榜樣,你們請放心,各級黨委政府一定把善后事宜妥善處理好。”
廖嗣紅和廖鄧嬌依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之中,聽到暖心的話語,她們不停地鞠躬道謝。“感謝黨委、政府的關心。他只是個普通司機,做了一個人在危難時應該做的事,畢竟那是他的工作。”廖嗣紅說。
母女倆質樸的語言,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董永祥的眼角有些濕潤,他頓了頓,將湖北五一勞動獎章、證書和慰問金,鄭重交給母女倆。廖嗣紅流著淚說:“老鄧,這是你用生命換來的榮譽,你安心走好……”
董永祥介紹,省總工會按照省委書記蔣超良和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省總工會主席爾肯江·吐拉洪的指示,前來興山向鄧艾民追授榮譽,同時組織好他的先進事跡的宣傳工作。
董永祥說:“鄧艾民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遇到突發狀況時臨危不懼,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果斷采取措施緊急剎車,避免了更大的事故,他是全省1300萬職工可敬可愛的代表。我們要激勵教育全省廣大職工學習他愛崗敬業的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正能量的社會氛圍。作為家屬,你們應該以鄧艾民為榮,把良好家風傳承下去。”
對話鄧艾民親屬:他是個熱心快腸的老好人
圖為:鄧艾民生前與妻子合影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俊
29歲的廖鄧嬌擁著母親廖嗣紅,眼角的淚痕清晰可見。親人驟然離去,這兩個哭干了眼淚的女人,變得更加堅強。
昨日,面對楚天都市報記者,母女倆回憶起鄧艾民生前的點點滴滴。她們說:“他就是個老好人,多年來一直都在幫助別人,哪怕素不相識。”
從小教育孩子要自食其力
在廖鄧嬌的眼里,父親總是早出晚歸。他早年在枝江床單廠當司機,每天忙著廠里的活;1998年下崗后,他又跑起個體客運,更忙更累了。“小時候,爸爸跟我們交流不多,他早出晚歸的身影,是我小時候最深的記憶。”廖鄧嬌說,父親性格開朗,總是笑呵呵的。自從他跑客運班車后,經常看不到人。那時她還在讀小學,父親每周回家休息一兩天,總要督促她好好學習,帶她到江口老家看望爺爺奶奶。父親對長輩非常孝敬,一有時間就會看望老人,親自下廚給他們做飯。
廖鄧嬌參加工作后,居住在宜昌,結婚后在宜昌買了房。鄧艾民開始跑宜昌至秭歸的客運班車后,有時會到她家暫住,常常聊起自己跑車時遇到的趣事。鄧艾民經常對女兒、女婿說,一定要踏實工作,自食其力,與人為善,力所能及時一定要幫助別人。“爸爸平時老是把這些掛在嘴邊,他自己也一直是這么做的。”廖鄧嬌說。
他是個樂于助人的好心人
“我血壓高,大哥出事前一天晚上還給我打電話,說給我買了一盒降壓茶,誰能想到發生了這樣的事……”鄧艾民的弟弟鄧艾斌說,哥哥排行老大,無論是對年逾九旬的外婆和古稀之年的父母、岳父母,還是對弟弟、妹妹和晚輩,都是照顧有加。逢年過節,他總會張羅著一大家子人的聚會。大哥離去,全家失去了主心骨。
從1984年起,鄧艾民先后跑過宜昌至秭歸、仙桃、武漢等線路的客運。33年來,他出車近萬次,事故為零。
“每次出車前,姐夫都會提前一小時到車站,檢查車輛狀況,從無例外。”鄧艾民的妻弟說,姐夫非常敬業,充滿愛心。他記得,當年他在客運公司工作時,鄧艾民連續三年被評為公司優秀駕駛員。
“大哥是個好人,心地善良,喜歡幫助別人。”鄧艾斌說,2001年冬的一天,鄧艾民從武漢開車返回宜昌,車上有個孩子沒能趕上從宜昌到長陽的班車。“那天下著大雪,大哥把孩子安頓在我家,又給孩子的父母打電話,讓他們放心。第二天一早,他親自把孩子送到車站坐上車才放心。”
外孫再也吃不到他做的飯
鄧艾民遇難后,廖嗣紅一直不敢把真相告訴家里的老人,更不敢讓4歲的外孫知道。
“外孫從小叫老鄧為爺爺,和他感情最深,因為老鄧非常疼他,給他做好吃的飯菜。”廖嗣紅說,10日下午,她和親屬們趕到興山時,把外孫也帶上了,但告訴他說是游玩。幾天來,大人們都以淚洗面,但只要孩子一出現,他們就強顏歡笑,“我們怕他一下接受不了。現在只有等事情處理完了,回去后再慢慢告訴他。”
廖鄧嬌回憶,自己和丈夫工作忙的時候,沒有時間照顧兒子,就請爸爸幫忙,每次孩子都玩得很開心。“爸爸只要不出車,就在家給孩子做飯,陪他做游戲,給他講故事……”看著在房外活蹦亂跳的孩子,廖鄧嬌哽咽著說:“他再也吃不到爺爺給他做的飯了。”
相关报道
生命最后瞬間,他全力拉住手剎
——追記英勇司機鄧艾民
据湖北日報报道,10日,一輛從神農架開往宜昌的客車,在209國道遭遇意外:山上滾落的大石砸穿客車前擋風玻璃,54歲的司機鄧艾民不幸遇難。
悲劇背后,一個細節震撼人心,催人淚下——大石砸中鄧艾民后,他用盡生命最后一絲力氣拉住了手剎,客車最終在懸崖邊穩穩停住,14名乘客安然無恙。
昨日,記者走訪鄧艾民客車上的乘客,以及他的同事和家人,追憶英勇司機生前的點點滴滴。
乘客:“他在生命最后瞬間救了我們大家”
來自山東的王長春今年68歲,他和愛人劉姝美10日從神農架旅游返程,當時,兩人就坐在駕駛座后面一排。
王長春回憶,客車8點30分從木魚鎮出發。司機年紀較大,開車很穩,客車以時速6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駛。大約行駛十幾分鐘后,突然,從山上開始滾下石頭,落在客車前方。傳來一聲巨響,前擋風玻璃被砸得粉碎,車子往右偏離。短暫失去意識后,王長春才看清,一塊比客車輪胎還大的石頭,砸在客車前部。司機趴在方向盤上,一動不動,頭緊挨著石頭。
客車擦著懸崖邊,停了下來。
王長春說,如果當時司機不減速,不急打方向盤,大石就有可能砸中客車中部,傷到更多乘客。如果司機沒有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脅時,緊急踩下剎車、拉起手剎,客車一定會沖下懸崖。“我們知道是司機把車緊急停下的,雖然不知道具體怎么操作,但他在生命最后瞬間還不忘停車,是他救了我們大家……”王長春傷感地說。
同事:“他用生命詮釋了司機的職業擔當”
事故發生后,湖北合眾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沈文強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憶起當時情形,沈文強眼含熱淚:“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個司機的專業精神和職業擔當,我為有這樣優秀的職工自豪。”“他的面部、胸部、腹部受傷嚴重,尤其是左上肢,多處骨頭外露。”參與搶救的神農架林區中醫院外科主治醫師李兆林說。“早上我還陪著鄧師傅吃早飯。”合眾公司負責后勤的肖亮說,鄧師傅總是會提前一個小時到車站檢查客車情況。“斷氣剎一拉,客車就會停下。正常情況下拉斷氣剎也要用力。嚴重受傷的鄧師傅肯定是用盡生命最后一絲力氣將斷氣剎拉住,車才沒有掉下懸崖。”肖亮說,木魚至興山的路段規定時速不能超過60公里/小時,如果沒有拉住斷氣剎,以90噸重量的客車慣性,沖向209國道鋼絲欄,百分之百會沖下懸崖。
肖亮的手機里,有一張血淋淋的照片。那是鄧艾民的左手,手腕處被大石砸得露出骨頭,令人不忍直視,“就是這只幾乎斷掉的手,拉住了客車手剎,讓車輛平穩停下。”
到神農架工作之前,鄧艾民曾在秭歸鳳凰汽車客運公司工作十年多。公司安全員周立虎和鄧艾民共事十多年,聽說“老鄧”去世了,有點不敢相信。
周立虎回憶,老鄧勤勞、純樸,平時話不多,做起事來很嚴格。同事家里有事,請他幫忙代班,他從不推辭。在整個車隊里,老鄧威望很高,每次開安全會,他都會主動分享自己多年積累的安全駕駛經驗,告誡年輕駕駛員,開車不能打電話,發車前和收車后都要仔細對車子進行檢查。
公司領導介紹,鄧艾民1984年拿到駕照,先后跑過宜昌至秭歸、仙桃、武漢等線路的客運,33年近萬次的出車記錄,無一起事故。
家人:“他心地善良,愛幫助別人”
“說好星期天不出車,給我們燉臘蹄子火鍋的,哪里會想到……”回想起岳父出事前一晚,一家人還計劃著周末的生活安排,女婿張威泣不成聲。
鄧艾民夫婦和女兒、女婿、外孫住在宜昌市內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鄧艾民燒得一手好菜,在家總是親自下廚。他的妻子1998年下崗后,一直四處打零工。“我血壓高,大哥出事前一天晚上還給我打電話,說給我買了一盒降壓茶,誰曾想,就發生了這樣的事……”鄧艾民出事后,二弟鄧艾斌一直忙著張羅后事。
鄧艾民在家排行老大,平日里,無論是對年逾古稀的四位雙親,九十高齡的外婆,還是對弟妹子女,都照顧有加。逢年過節,他總張羅著一大家子人聚會。痛失大哥,鄧艾斌說,家里一下沒了主心骨。
“大哥是個好人,他心地善良,喜歡幫助別人。”鄧艾斌說,有一年下大雪,鄧艾民的車從武漢回宜昌后,車上有個孩子沒能趕上從宜昌到長陽的最晚班車,“那時大哥在宜昌還沒有買房,自己租房住,就把孩子安頓到我家,給孩子父母打電話讓他們放心。第二天一早,又親自把孩子送到車站。”
鄧艾民是枝江人,他的事跡傳到枝江老家,家鄉群眾深受觸動。枝江市官方微信發布了鄧艾民的事跡,截至昨日閱讀量已近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