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善行中国

湖南好人李梅英:以爱心助学点燃乡村教育希望之光

2017-05-18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李梅英正坐在家中院落里翻看受资助学生寄写给她的信。

看完信后,李梅英视若珍宝地把它放回柜中原处。

至今为止,已有上百名学生受到“梅英教育助学基金”的资助。

李梅英与两位学生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樟树桥小学为李梅英送上锦旗并合影。

  【香港商报网站综合】“你们来了呀!”5月17日上午,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樟树桥村一栋民房客厅门口传来了关切的声音,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因爱心助学而入选“湖南好人”四月榜的李梅英老师。普通的服装,炯炯有神的双眼,一脸慈祥的笑容,在她迎面走向我们时,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朴实、低调和恬淡。

  记者跟随李梅英走进家中玄关口,鞋柜上的照片、奖杯、锦旗映入眼帘,茶几上的文萃报还摊开着,李梅英为我们泡好茶后,才终于坐下来耐心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六十年代,李梅英先后在南岳小学、新龙小学、肖田小学、樟树桥小学教书十四载,七十年代末她随军去部队,八十年代初期随丈夫转业回衡山二轻部门工作,直至退休后才再次回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她的家乡——南岳区南岳镇樟树桥村。

  以言传身教之心树立家庭榜样

  “离开二十余年,村里有了很大变化。令我心痛的是,虽然大家经济条件都改善了,但是对教育的重视却不如以前了,所以我想着要做点什么。”于是,她走家串户地去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将孩子们的情况一一记载,最后发现观念和经济才是阻碍孩子读书的拦路虎,她便将情况与两个儿子商量。李梅英眼含泪水,声音略带哽咽,“自从老伴去世后,两个儿子少在跟前,但是他们理解我的想法,并表示自己是这儿土生土长的人,回家做点好事是应该的。”随后大儿子拿出了8万,自己和小儿子各凑1万,于2009年与学校成立了10万元的教育助学基金,以帮助和鼓励贫困生、优等生和优秀教师。

  聊起助学经历,李梅英特别提到了她的大孙子,17岁的高二学生旷天勤,小时候的旷天勤一直受到李梅英的言传身教,平时非常节约,自己积攒的压岁钱都会在关键时刻捐给最需要的人。“儿媳平时给孙子买衣服时,他自己就会要求妈妈不要买很多,说是还有许多小孩连书包都没有,让我们不要浪费。”李梅英提到孙子时眼中满是骄傲。

  以身体力行之明灯照亮他人之路

  樟树桥村中的许多青壮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多为年老长辈和留守子女,由于教育基础薄弱、设施缺乏,许多年轻教师不愿长留,而部分村民教育观念落后,忽视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引导。看到这种现状,李梅英感到深深的担忧,曾经为人师表的她真正知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她亲身力行劝说村民让孩子们去上学,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有时她甚至亲身督促村民送孩子读书,并向学校提出建议:老师应该实行家访制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无论在教育事业还是日常生活中,李梅英都像一盏明灯,照亮和影响身边的人。几十年来,李梅英一直热心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省吃俭用,从并不高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来捐给需要帮助的老人,仅捐款捐物给樟树桥村就超过1万元,当年得知本村本组的公路修建资金不足时,她将儿子过年给的8000元全部捐出帮助修路,自己一整年却没有添置一件新衣裳。

  以为人师表之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

  “李梅英奶奶在你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奶奶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记者来到樟树桥小学问到受过资助的学生李钟慧,她不假思索地如此答道。孩子真诚的眼神里充满着敬佩与感恩。中午放学时分,一位提着饭盒正在等孙子下课的旷爷爷告诉记者,“李梅英有一颗爱心,对家乡和老百姓做出了贡献,我们都对她点赞咧。”

  樟树桥小学六年级学生旷杰平是李梅英教育助学基金的受益者,“旷杰平品学兼优,平时在家要承担重活,但是从不荒废学业,她已经连续拿了近2000的奖学金,在学校的公共劳动中她也积极勤快,干脏活累活却也从不抱怨。”旷杰平的授课老师提到,“因为家中还有弟妹,所以父母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对其教育不甚重视,然而李梅英老师却总是会鼓励她。”

  樟树桥小学校长胡伟青告诉记者,“自从李梅英老师成立了教育助学基金后,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李老师的带动下,目前有其他社会人士也对学校给予了关爱,现在无论是家长思想观念上还是学校教学制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要归功于李梅英老师的坚持和无私奉献。”

  因为李梅英的鼓励和资助,村里有两个家庭困难的孩子于2015年考上大学,成为樟树桥村第一批被“李梅英助学基金”资助后顺利考入大学的学生。她的坚持和无私奉献让村里许多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并逐渐改变观念。出于感激,许多家长拿着自家土特产上门感谢,李梅英从不接受,然而她对学生们寄过来的感谢信却放在柜中视若珍宝,“我做这些不是为了得到物质回报,那些得到资助的学生能够走出困境,以优异成绩回馈社会,并将爱心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这就是我最大的精神安慰。”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