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90後”苗家繡娘的蠟染人生

2017-05-05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慶松報道:六盤水市鍾山區月照社區馬壩村,是一個古風淳樸、曆史悠久的苗族村寨,代代相傳的蠟染蠟畫是最具文化曆史沉澱的藝術品,出生在此地的90後苗族姑娘熊兆美,在豆蔻年華時與蠟染蠟畫“初次邂逅”,便從此相伴,並一直傳承。

  4日上午,見到熊兆美時,她正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創作室”裏制作蠟染。蜂蠟和石蠟在高溫的蠟鍋裏融化成一縷縷青煙,熊兆美在縹緲中手握蠟刀,揮指一蘸後便在白布上勾勒出了自己的“蠟染情緣”。

  “這幅精致的蠟畫《鳳鳴鍾山》,畫最中間藍色圖案是鍾山區的LOGO,周圍的鳳凰代表著吉祥和諧,魚因繁衍能力強寓意繁榮昌盛,我足足畫了4天。”熊兆美向記者介紹剛剛完工的作品,言語中透著自豪。

  在熊兆美的創作體系中,她以苗家兒女所崇拜的“蝴蝶媽媽”圖騰和苗家兒女的生活習俗為源頭,並融於花、鳥、魚等元素,天馬行空又不失真實的設計出一幅幅令人贊不絕口的畫作。

  畫室正對門的案台上擺滿了榮譽證書,年僅26歲的熊兆美已成為六盤水市公認的“十佳繡娘”。在她看來,傳承好蠟染、蠟畫、刺繡等苗族傳統技藝要有工匠精神。

  1990年出生的熊兆美,是馬壩村土生土長的歪梳苗姑娘。在她8歲那年,慈祥的外婆便把這項手工技藝傳承於她,興許是天資聰慧,興許是骨子裏就有這股血脈,熊兆美一學就會,在13歲可以獨立完成作品後,便開始把這項技藝不斷挖掘、創新、直至發揚光大。

  蠟染蠟畫是苗家人的特色手藝,苗族是沒有文字的,祖先通過蠟染、蠟畫、刺繡來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這些技藝是苗家的“獨家記憶”。

  “外婆雖然離我而去,但她希望我把苗族的工藝一直傳承下去,代代相傳,讓後輩子孫永遠銘記於心,傳承和發揚蠟染、蠟畫手工藝是我的人生目標。”熊兆美告訴記者說。

熊兆美向記者展示她剛剛完成的作品《吉祥》

  而她也始終沒有忘記外婆的諄諄教誨,用自己的心去體驗著“蠟染”技活,經過十幾年的接觸,如今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到今天也無法體驗到老一輩的精心,但是還是要盡力讓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不能讓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而慢慢的消失了。

  2007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民族民間文化博覽會上,熊兆美現場制作的蠟畫獲得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贊揚。2008年“貴州旅遊商品大會”開賽期間,熊兆美受大會主委會邀請到貴陽參賽,並在現場制作蠟畫及創作展示,她所展示的技藝得到了省委領導的高度評價。

  2011年,小有名氣的熊兆美用做手工藝積攢的10萬元注冊了手工藝作坊。手藝日臻成熟的她1年可以做蠟畫800幅、蠟染300件。蠟畫均價380元,蠟染均價4000元,年均收入在15萬元左右。

  祖輩傳下的手工藝給熊兆美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和名望,但她時刻不敢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據熊兆美回憶說,2015年底,上海一家公司聯系到她,希望1個月內做出500幅蠟畫,每幅500元。由於冬天氣溫低,作畫用的石蠟和蜂蠟短時間幹不了,蠟畫質量會比平時差很多。加之因為人手不足,無法按時交貨,最擔心的是產品質量會因倉促趕工而打折扣,砸了自己的招牌,最後拒絕了這筆25萬元的大單。

  做為一個21世紀創業新青年,熊兆美認識到,創業要與時代接軌,就必須先理清思路、摸清市場規律、在繼承精華的同時更要勇於發展和創新,才能順應市場發展,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熊兆美向記者展示她剛剛完成的作品《相聚四月八》

  “作品既要有民族味,也要有時尚風。”熊兆美認為,傳承苗家技藝既要沿用“古法”精雕細琢,也要緊跟時代大膽創新。 在作品內容和形態設計上,她在延續原生態、純手工工藝的同時,加入了不少現代元素,在蠟畫裏添加奧運五環、十二生肖等圖案,而不再只有花鳥蟲魚。

  十多年來,熊兆美創作的蠟染蠟畫作品數不勝數,各種榮譽也接踵而至。2008年“翁福杯”多彩貴州能工巧匠三等獎、優秀獎,授予“涼都優秀設計者”稱號;2009年“國密董酒杯”六盤水賽區優秀獎,授予“涼都優秀設計者”稱號、“涼都名匠”稱號;2010年被評為月照鄉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傳承人;2017年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蠟染蠟畫作為中國民間藝術,不僅在國內甚至是國外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自從‘2006年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開辦以來給了我們一個展示自己手工藝術的平台,不僅使我們更加保護挖掘傳承民族文化精神,而且還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也讓我們新一代的傳承人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近年來,馬壩蠟染蠟畫先後受到台灣、日本、北京、上海、大連、杭州等商家的青睞,她心中的傳承夢也將逐漸實現。”熊兆美說。

  如今,熊兆美的手工作坊能帶動30多個村民致富。在她的示范帶動下,村裏會蠟染、蠟畫手藝的村民每年都能通過作坊接到不少活,村裏的手工作坊由2011年的1家增加至13家。

  “旅遊商品是一個大蛋糕,可是旅遊產品卻是每個商家開發的頭痛的問題,非遺保護的核心是傳承,傳承的關鍵是人。下一步,將要加強傳承人的培養,以傳承和宏揚民族民間傳統工藝制作為發展理念,采取全手工制作,搭建學習傳統技藝和帶動部分苗族婦女自主創業平台。此外,准備開一間體驗店,讓外來遊客親手體驗蠟染、蠟畫制作過程,零距離感受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將馬壩蠟染、蠟畫手工技藝更好地向世界展示。”熊兆美滿懷信心的向記者介紹說。

[责任编辑:潘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