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欧阳萍报道:记者18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1月1日起,广西颁布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广西文化厅副厅长唐正柱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民族文化生态急剧变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频临消失,保护、传承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不断总结十余年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背景下制定的。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为更有效保护、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提升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唐正柱称,广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余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工作成效:首先完成了第一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收集了项目资源线索超过了13万条,各地汇集普查汇编450册。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完善: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1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50项,广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83项,市级1039项,县级2563项。第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显着增加: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人;广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95人,市级1022人,县级1227人。第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稳步推进: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1个,广西级文化生态保护区6个。第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广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研究中心、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示范户)和传承示范户159个。第六,中越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民富民示范带建设雏形初现:已完成32个示范点的建设。
同时,出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丛书共37本,还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壮族三月三》画册、《美丽广西 多彩非遗》(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图典)等出版物质。
另悉,2017年春节期间,广西将开展“唱响八桂中国梦”系列演出等文化服务活动,深入基层,推出多种形式的惠民演出,共有193 个文艺院团,3800多名文艺工作者参与,主要有:戏剧、木偶剧、音乐、舞蹈等,既包括曾获国家、广西重大奖项的经典剧目,比如彩调歌舞剧《刘三姐选段——戏媒》等,也包括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音乐、舞蹈、杂技、木偶等节目,如民乐合奏《阿哩哩》、舞蹈《茉莉花》、歌舞《美丽的中国梦》、杂技《转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