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朱開芝、通訊員開全疆報道:由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精心打造的反腐劇目《大清名相》在本月25日至12月12日分別在廣東省韶關、深圳、廣州、珠海等地巡演。該劇講述的是三朝老臣張廷玉為整頓吏治、懲治貪腐,在喪子之痛下不惜讓出閣揆甚至是被收回配享太廟這一至高榮譽,也要跟朝廷貪墨集團鬥爭到底的故事。《大清名相》已獲得了2016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扶持。
《大清明相》編劇餘青峰認為: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戶曉,它蘊含的禮讓精神熏陶、影響著一代代人。另辟蹊徑的新編黃梅戲《大清名相》通過講述清代三朝宰相張廷玉的為官故事,從哲學的高度探尋讓與不讓的思辯,《大清名相》並非是一出世俗意義上的清官戲,而是求索為官之道,試圖從哲學的高度探尋一個三朝元老的內心情致,何時該進,何時該退;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什么頂著身家性命也要說;什么該讓,什么不讓。張廷玉讓出太廟配享,是智讓,是鞠躬盡瘁的三朝老臣為了社稷江山以退為進的一種智慧,是痛苦而艱難的抉擇,是浮名如浮雲的豁達。在清代,配享太廟是漢族士大夫的最高榮譽,它體現著最高皇權對臣工的高度認可,被無數宦海世家視作終極追求。張廷玉寧願付出被收回這一榮譽的代價,也要同貪腐集團“死磕”到底,其內心的掙紮是極為複雜、痛苦和艱難的。《大清明相》是講了一個深刻道理:做官先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
近年來,安慶市每年秋天都舉辦“黃梅戲·黃金周”活動的,三年一度舉辦“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每場演出均座無虛席,成為廣大戲迷的節日。此次展演的《大清名相》自2015年8月首演以來,在安徽、廣東、海南等地已巡演近二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