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金山、通訊員宋成均報導:11月14日,記者從四川省長寧縣質監局獲悉,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佈《2016年第112號公告》已批准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劃定長寧縣現轄行政區域為保護區域,自即日起實施保護。這標誌著,長寧縣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數量實現零的突破。
長裙竹蓀
長寧農戶種植長裙竹蓀獲得成功
據瞭解,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是世界貿易組織針對具有地理標誌保護的名優特產品,所採取的一項特殊的產品品質監控制度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其品質、聲譽等特性本質取決於該產地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批後以地理名稱命名的產品。地理標誌保護既表明了產品的地域特色和良好品質,又代表了產地的良好信譽,不僅為經營者帶來巨大的商機,還將為地方政府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優化產業結構開拓一條新思路。
“竹蓀婆婆”園夢
“太高興了,我的‘閨女’終於穿上地理標誌嫁衣了。”83歲的“竹蓀婆婆”黃文培高興地說,讓長寧竹蓀穿上國家地理標誌的嫁衣,是她有生之年最大的夢想。有了這把“金鑰匙”,就可以給全縣農民新添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黃文培(右)給種植戶交流
“竹蓀婆婆”黃文培,在長寧縣可謂家喻戶曉,她40多年無怨無悔推廣長裙竹蓀人工栽培技術,帶動了當地6萬戶群眾脫貧致富,如今她的技術已推廣到全國10多個省,100多個縣,就連臺灣也有人來學習。她先後當選為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和宜賓市“十大傑出人物”。老人和長裙竹蓀的淵源,要從上世紀70年代說起。1972年,長寧竹蓀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先後在尼克森和田中角榮訪華期間的國宴上嶄露頭角,一時間洛陽紙貴,但因其野生年產量僅僅100至150公斤,形成了“竹蓀等價黃金”的局面。此後,以黃文培為首的技術團隊,便踏上長達數十年的人工培育之路。
1986年,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長裙竹蓀問世,並一舉囊括亞太國際博覽會銀獎、巴蜀食品節金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等國內外大獎。1995年,黃文培等人編寫的《四川省長裙竹蓀綜合技術標準》被批准為省級地方標準,為長裙竹蓀的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鋪平了道路。
“中國竹蓀在四川,四川竹蓀在長寧。”目前,長寧縣已成為中國3大竹蓀生產基地之一,“長裙竹蓀”種植全國知名產地,產量和商品量占全國市場三分之一,竹蓀成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龍頭”產業。據悉,全縣長裙竹蓀種植面積達2.5萬畝,產量7.55萬噸(包括鮮長裙竹蓀0.55萬噸,鮮棘托竹蓀蛋7萬噸),常年制種能力達1500萬袋,年產幹竹蓀1250噸,直接總產值5億多元。平均每戶菌農年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
長裙竹蓀與眾不同
長寧長裙竹蓀擁有“朵裙大、肉質厚、鮮味濃郁、營養豐富”等特性,單朵鮮重約150g左右,是其它品種的3-5倍,在所有竹蓀裡面長寧長裙竹蓀個體最大,外觀最漂亮。長寧長裙竹蓀氨基酸總類21種,總量高出其它竹蓀10%,其中谷氨酸含量尤其豐富,占氨基酸總量的17.0%以上,核黃素含量較高,幹品可達53.6μg·kg-1,是其它竹蓀的2-3倍。
據專門研究長寧竹海長裙竹蓀的專家介紹,從長寧長裙竹蓀中分離出抗腫瘤、抗凝血、抗炎症、刺激免疫以及降血糖的功能性物質竹蓀多糖、菌體糖蛋白、凝集素等物質,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療保健價值,是開發抗腫瘤藥物的重要突破。
“我們縣將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規範地理標誌產品名稱和專用標誌的使用,確保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獨有的品質和特色。”長寧縣質監局局長姜銘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對長寧竹蓀(長寧長裙竹蓀)原材料、生產技術工藝、生產環境及產品標準符合性等方面的日常監督管理。同時,堅持“發掘一個、培育一個、成熟一個、創建一個”的原則,持續推進全縣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建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梯隊,著力培育長寧苦筍、雙河涼糕、三元枇杷、長寧竹葉黃粑等縣域特色產品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努力做到“保護一個產品、形成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實現全縣地標產品數量位元列全市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