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湘媒當“紅娘”助推“旅游+文化”精準脫貧

2016-09-26
来源:香港商報

  (世界自然遺產崀山)

  (崀山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瑤王宴”上游客們盡興歌舞,成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旅游體驗項目)

  【香港商報訊】記者唐竟淳報道:說起湖南旅游,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張家界、鳳凰古城、岳陽樓這些著名的景區景點。其實,在素有錦繡瀟湘之稱的湖南,還有諸多奇特的自然風光和頗具少數民族風情的旅游資源,但受到經濟、交通、技術等條件的影響,不少資源“養在深閨無人識”。9月22日,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邀請來自內地各省及港臺地區的近百家主流報刊、網絡媒體知名記者、編輯走進湖南,展開了為期三天的“全國媒體精準扶貧(湖南)崀山行”主題活動,發現位于湘西南邊陲的崀山之美,解析新寧縣“旅游+文化”精準脫貧模式。

  “崀山模式”貴在精準

  “我家就我和姐姐兩個,沒有(男)勞動力,當年只能到廣東去打工供養父母!”今年27歲的崀山阿妹陳玉,借著崀山發展旅游的東風,重新回到家鄉利用自家房屋開起了農家樂。“今年估計年收入是去年的2倍”,她興奮地說,村里許多人都跟她一樣看好新寧縣旅游的前景,并且主動按照當地的統一規劃開展旅游服務業。

  山之良也,故名崀山。2010年,崀山因其獨特的丹霞地貌成功申請了世界自然遺產。消息傳來,貧困的小山村炸開了鍋。“反貧困是世界性課題,而旅游扶貧是被全球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新寧縣委書記秦立軍回憶,當時縣里提出了建設湖南旅游產業南大門的戰略定位,按照這一目標全面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二次創業”。 建索道、創5A,景區設施大提質;通高速、擴城鎮,基礎條件大改善。2016年8月3日,崀山正式被評為國家級5A景區。秦立軍認為,崀山能從一個“農民公園”演變成“世界公園”,并且把“崀山標準”寫進了旅游“5A國標”序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調動了貧困山區老百姓的創業熱情。

  從土地流轉助推脫貧、產業發展助推脫貧,到就業助推脫貧、危房改建;從風貌改造助推脫貧、生態補償助推脫貧,到助學助推脫貧,新寧縣開展文化旅游扶貧就從這六個方面“精準下手”。如今,記者在崀山看到,旅游業的發展直接帶動了餐飲、交通、農副產品銷售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崀山景區和崀山鎮的經濟發展,也擴大了景區村和景區周邊村村民的就業,極大地促進了景區內村民和崀山鎮群眾的脫貧致富。通過就業增加貧困人員的收入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持久的扶貧,也是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根本之策。據悉,崀山景區共幫助當地村民就業脫貧人數超過740名,而今年7月崀山景區也成功列入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媒體+景區”跨界整合深化精準脫貧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是依托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湖南日報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1711.htm>》而創立的現代傳媒集團,也是此次活動中不折不扣的“紅娘”。“今天下午,我幫大家提前探營”,湖南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蔣祖烜對受邀到訪的近百家媒體記者說,新寧是湖南全域旅游先鋒,是精準扶貧+文化旅游的試驗田,更是綠色+文化的神秘秘境,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將借此次活動打造一批報道縣域旅游的典型案例,把崀山打造成旅游界的爆款產品。“希望各位媒體同行不虛此行,在這里寫下精彩的、有時代特色、地域特色的文章!”

  “反貧困目標對貧困的湘西南地區而言難度系數很高,需要克服困難較多,跳躍動作和創新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紛紛認為,依托山地和鄉村的地域、文化、資源特色,大力發展豐富多樣的旅游項目,同時借力主流媒體與之的優勢疊加,將對當地精準脫貧產生1+1>2的效果。

  本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活動是蔣祖烜作為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全新掌舵人的首次正式地公開亮相;而在次日,他又趕赴湘潭與湖南規模最大的花海樂園——湘潭盤龍大觀園簽訂“媒體+景區”戰略合作協議,利用集團旗下擁有15家傳媒機構,11家一級產業公司的媒介資源,在景區的整合傳播、系列活動、輿情服務、平臺開發、票務合作等領域持續發力,深化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精準扶貧等工作。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