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思娜報道:初見阿騰都西,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幹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將民族金銀器具加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板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阿騰都西,用他殘缺的身軀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他先後獲得世界名人藝術大師、內蒙古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烏審旗民族工作先進個人、烏審旗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作品先後獲得首屆內蒙古民族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內蒙古自治區第二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木雕優秀獎、第六屆中國蒙古族服飾藝術節蒙古族飾品設計一等獎……。
身殘志堅的創業者
阿騰都西2001年的時候,舉家搬往烏審旗並在當地落戶。在他5歲的時候,由於一次醫療事故,致使他雙腿殘疾,童年到現在,他一直在輪椅上度過,並且因此而沒有上學接受教育。然而,命運的不幸並沒有讓他意志消沉,相反他從小十分熱愛學習,特別是對於手工藝制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小便顯現出這方面的出眾天賦,後來又拜訪蒙古族民間手工藝人,精進自己的技藝。20歲時,他已經在行業內小有名氣了。2008年,阿騰都西在烏審旗政府及相關單位的支持下,成立了阿騰莎殘疾牧人聯合民族金銀器具加工廠,並於次年成功注冊了“阿騰莎”品牌。在加工廠內,幾乎看不到電腦圖紙,一般來說,許多工藝制品都是先用電腦進行設計,然後再進行制作。可阿騰都西的“圖紙”都在腦子裏,所有作品都是根據大腦原有的記憶或是想象來設計制作,完全是原生態的手工制作方式。不僅他如此,廠子裏的其他工人受其影響也是如此。如今,他正在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員工們,用的也都是些傳統的“土辦法”,也許正是這種最簡單樸實的設計理念和原汁原味的銀器制作工藝,才使他們的作品雕刻細膩,渾然天成,深受國內外廣大用戶和收藏愛好者的喜歡。
每一份榮譽都是汗水與智慧的結晶
在烏審旗阿騰莎民族金銀器具加工廠展廳內擺放著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銀器:銀碗、銀刀、銀包檀香木羊肉盤、鑲嵌銀子的蒙古族頭飾……這一件件彌足珍貴的銀具大多都出自阿騰都西之手,其精湛的技藝不言自明。特別是展廳正中央擺放的一對純銀打造,並鑲嵌有珊瑚寶石的大型鼻煙壺,更令人歎為觀止,這件銀鼻煙壺,足有半米多高。可這件鼻煙壺還不算最大的,他曾做過一件已知的最大的銀質鼻煙壺,後來被一位老板以一百多萬元的價格收藏了。阿騰都西在2011年親手制作了一件名為“那仁蘇布德(太陽的珍珠)”的銀質鼻煙壺,高92厘米、寬81厘米、壺身鑲嵌271克珊瑚,並雕刻十二生肖圖案,重20.5千克,該鼻煙壺今年8月份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認證為最大的銀質鼻煙壺。此外,他今年還獲得了“世界紀錄協會”頒發的證書,這個鼻煙壺被認定為已知的世界最大的銀質鼻煙壺。其實,阿騰都西所獲得的榮譽遠不止這些,他是內蒙古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伏羲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009年被評為烏審旗民族工作先進個人。
用一技之長回報社會? 帶領殘疾人創業致富
在阿騰都西看來,人要學會飲水思源,財富取之於社會,就要回饋於社會,幾年來,阿騰都西積極服務青年就業,幫助殘疾人就業創業,為政府解決殘疾人生活、就業等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阿騰莎殘疾牧人聯合民族金銀器具加工廠占地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工廠年營業額近千萬元,共有20餘名員工,均是烏審旗當地牧民,其中60%以上的屬於不同程度的殘疾人。為何要堅持用一些身體殘疾的員工呢?因為阿騰都西從小身患殘疾,深知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就業的艱難,所以,招收他們並傳授技術,好讓他們能自力更生,所以通過建廠來解決部分殘疾人群的就業問題。
不畏艱辛,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
魯迅先生說,“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作為少數民族的阿騰都西迫切希望他所擁有的蒙古民族技藝能夠得到弘揚和傳承,他精心雕刻、不遠萬裏把自己傾注心血的作品拿到各各地方參展, 2010年作品銀質《巨寶碗》在上海世博會上參展,作品《鄂爾多斯頭飾》在內蒙古自治區殘疾人書法繪畫工藝作品展中展出,工藝美術作品《純銀背子托盤》、《巨寶碗》、《銀馬鞍》、《純銀頭戴》入展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韓國障礙大聯盟主辦中國殘疾人雜志和韓國障礙人美術協會共同承辦的“2010年首屆中韓殘疾人美術交流展暨中國殘疾人工藝美術作品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個平台不同渠道的宣傳,阿騰都西的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更是有些熱衷民族文化的企業家希望與阿騰都西合作,將阿騰莎殘疾牧人聯合民族金銀器具加工廠繼續做大做強,更好地向世人展示蒙古民族手工藝品的美妙和絢麗。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通過這些年的打拼,阿騰都西已經忘了自己還是個殘疾人。他說:“我的創業雖然比健全人更艱難,但我從來不會讓自己消沉,我覺的坐著比站著更容易擁抱天空。我會繼續努力,繼續進步,讓自己的人生綻放精彩,讓身邊的殘疾人兄弟發家致富,讓我們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