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旅游咨询

聆聽湖南丨微風吹落天上聲

2016-08-18
来源:湖南日報

  文/周佳

  聆聽湖南(一)

  或如夢般旖旎,或如鷹般飛揚,或如風般無羈。在山巔、在水上、在田間,張開你的耳朵,以另一種方式親近湖南。

  侗族大歌、苗族歌鼟、酉水船工號子……8月,讓我們掠過時光,去聆聽天音,洗滌心靈。

  侗族大歌: 天人合一的“嗄老”

  侗族大歌傳承人吳煥英在教唱。張紅 攝

  尋訪處 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

  聆聽地點 皇都侗文化村

  附近景點 坪坦河風雨橋、芋頭侗寨

  你可有看見過聲音?

  喝完侗家姑娘的攔門酒,穿過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的普修橋,精致的寨門后一棟棟青瓦木樓鱗次櫛比地出現,橋下清洌的小河妖嬈地蜿蜒而過,在這迷倒過古夜郎國國王的皇都侗文化村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第一個被發現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侗族“三寶之一”的侗族大歌仿佛讓你墜入聲音的4D世界。

  立于鼓樓之下,清亮婉約、悠揚空靈的聲音就從四面八方飄來,或細如流水,沁人心脾;或輕如薄霧,縹緲不定;或急如浪濤,洶涌澎湃;或高如星空,可望而不可即。旋律不停地變換卻環環相扣、勾人心魄。恍惚間,眼前似有一群布谷鳥揮舞著翅膀此起彼伏地呼喚著情人,數不清的夏蟬在樹上似有若無地嘶鳴,百花映著陽光爭先恐后地開放,透涼的泉水叮咚作響,遠處還有瀑布從高處一瀉而下……這是侗家姑娘、小伙兒用歌聲為你編織的“愛麗絲仙境”。侗族大歌也是這樣被賦予了脈搏和靈魂。

  苗族歌鼟: 拾階而上白云巔

  地筍苗寨聽苗族歌。

  尋訪處 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聆聽地點 地筍苗寨

  附近景點 排牙山、九龍山、中國楊梅生態博物館

  “飯養命,歌寬心。”沒有文字的苗族,人人都愛唱歌。

  “太陽出來照山岡,苗家兒女喜洋洋。”還未至地筍苗寨,一個低渾的男聲遠遠地從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前飄來,一波又一波的男聲緩和有序地加入,陡然一聲高音,如夢中驚飛的鳥兒,從竹林朝天空奔去。婉轉清越的女聲似隨風潛入,像四濺的浪花沁入皮膚的每寸肌理,又帶上體香悄悄地爬上那一座座形如春筍的山坡,飄來蕩去。沒有指揮,沒有伴奏,男男女女默契地唱和著,由少到多,從低到高,輕重交替,你我宛如拾悠長的歌梯而上,一步一步,直達云霄。

  這就是被譽為“原生態民歌活化石”的苗族歌鼟,靖州花衣苗的獨創。

  “歌鼟鴻古,曲變竹枝,詠土風、陳古跡,聲綽約、浪漫、曠達。”正如《靖州志》記載,歷史悠久的歌鼟最初是來源于苗族先民對大自然聲音的模擬。在苗族人口占40%的靖州,歌鼟就是他們生活的史詩。鳥鳴、蟬唱、流水、伐木……歌聲還在崇山峻嶺間的彎彎山道回蕩,你可分辨得出用當地酸話(苗族漢化的語言形式)唱出的這些聲音?

  酉水船工號子: 野性的水上生命之歌

  [船工號子響徹酉水]

  尋訪處 懷化市沅陵縣

  聆聽地點 酉水風情畫廊

  附近景點 二酉山、借母溪、鳳灘水電站

  在武夷山與雪峰山脈之間,有著25個民族的沅陵里素有“土家族母親河”美譽的酉水自西往東,蜿蜒如靈動的線譜,木船似跳躍的音符飄蕩期間,黝黑粗壯的船工曾是撥弄這音符的“音樂家”。

  20世紀60年代之前,酉水兩岸的土家人只能通過木船與外界交換生活物資。撐篙、搖櫓、拉纖,三五成群的船工面對灘險流急、道曲水深的酉水常利用吆喝聲來統一節奏,粗獷雄厚、激越振奮、呼喊與唱歌結合的酉水船工號子便由此而生,也成為他們記錄生活、標記酉水和兩岸變化的“航運圖”。

  “哎嗬!”渾厚粗重的呼喊聲從酉水風情畫廊的岸邊傳來,船工要開船啦!“杉樹櫓,鐵箍腰”船櫓緩緩劃過縹碧如玉的酉水,船工低沉有力的方言調子穿透兩岸綿延的青山飄向遠方。“飆灘!”忽而木船全速前進,號子節奏加快,一人呼喊,眾人齊和,聲音短促卻聲聲擲地有聲,情緒高昂,你還來不及細想,一處湍急就此闖過。曾經的船工就是如此一呼百應地上險灘、過深潭,乘風破浪。號子與木船的速度、力量在水墨畫般的酉水之上不斷地切換,不知不覺間,輕舟已過萬重山。

  土家族哭嫁歌: 悲歡離合的“交響”

  尋訪處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

  聆聽地點 斷龍山鄉

  附近景點 紅石林、棲鳳湖、夯吾苗寨

  “新梳高髻學簪花,姣淚盈盈灑碧紗。”在土家族傳統的婚俗中,喜慶的婚事是從“哭”開始的。要聽正宗土家語唱的土家族哭嫁歌,你應該去古丈縣西北邊的斷龍山鄉走一走。

  地處武陵山區的斷龍山里紅褐色的石頭如巨人般站滿一個又一個山坡,石頭之間,一叢叢低矮的灌木像披著綠袍的小狗悠閑地趴在巨人的腳下。土家族哭嫁歌傳習所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彭祖秀就在這近萬畝的紅石林巨人園包裹的山中。

  “我的女兒我的心,你到婆家要小心。”低婉傷感的聲調從一棟吊腳樓上傳來,84歲的彭祖秀正坐在床前對“女兒”哭唱,一旁的幾位女子用手帕遮著臉,小聲啜泣著。母親哭開聲后,女兒在低沉、短促的哭聲中開始哭爹娘,昂揚、舒緩的語調中滿是不舍。情到濃時,母親一把摟住女兒,聲淚俱下,陪哭的女子亦一仰一合,潸然淚下。從出嫁前三天或七天開始到上花轎出門,從父母、親朋到梳妝打扮,這樣的哭唱伴隨著整個婚禮。

  被譽為“中國式的詠嘆調”的哭嫁歌最初是由于土家族姑娘對包辦婚姻的不滿而衍生的,加之土家人“興哭”、“哭發”的觀念,便流傳了千百年。

  桑植民歌: 金色的旋律

  [芭茅溪撮叭叭魚聽桑植民歌。 向金次 攝]

  尋訪處 張家界市桑植縣

  聆聽地點 桑植民歌廣場(桑植縣和平西路)

  附近景點 梅家山、賀龍故居、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

  澧水從這里開始蜿蜒流蕩,賀龍在這里出生,紅二方面軍從這里出發長征,八大公山4.49萬公頃的莽莽林海在這里生長,這里是“中國民歌之鄉”桑植。

  縣城的桑植民歌廣場是聽歌的好地方。2萬多平方米的廣場四周青山環繞,儼然立體的音響,把歌聲拉遠、拉長。澧水悠悠而過,靜靜聆聽。薄霧熹微的清晨,抑或晚霞斑斕的黃昏,總有年長的男女望向河對岸的梅家山盡情高歌。清澈嘹亮的山歌、振奮人心的革命歌曲、溫婉抒情的小調、氣勢磅礴的勞動號子……無論哪種類型你都能遇到。

  “馬桑樹兒搭燈臺(喲嗬),寫封的書信與(也)姐帶(喲)。” 這不是唱響維也納金色大廳的《馬桑樹兒搭燈臺》?遠聽,高亢如山、溫婉如水;細聽,微弱的顫音夾雜著,仿若飄在空中。獨特的三句體曲體是崇“三”(三生萬物)的桑植人的發明。每到一處,蕩氣回腸。曲罷,似有纏綿不斷的情絲從心底緩緩地流出,剪不斷、理還亂,久久不能平靜。

  花瑤嗚哇山歌: 靈魂深處的吶喊

  [隆回虎形山竹林深處聽花瑤嗚哇山歌。 蔣志舟 攝]

  尋訪處 邵陽市隆回縣

  聆聽地點 虎形山瑤族鄉草原村

  附近景點 虎形山、花瑤古寨

  你有沒有聽過一種歌,歌里的每一句音調都似飄在云端,真假音隨意切換,時而如狂風呼嘯,時而如波浪滔天,每一次的呼喚都氣勢磅礴、動天撼地,仿佛從靈魂深處釋放的能量,讓你永遠都不知道它下一句的音調會有多高。這是只屬于花瑤的嗚哇山歌。

  順著逶迤綿亙的虎形山往西,在海拔有1500米、因野草豐茂而命名的虎形山瑤族鄉草原村里你就能聽到。

  一只鼓,一面鑼,衣著鮮艷的男子站在山巔。遠眺,大托村那左右延展寬過一公里的石瀑群分外顯眼。“清早起來趕路來,大路趕著小路來。嗚哇……”一開口,高亢激昂的聲音就穿透云天,連山間的薄霧都被蕩起了波紋,四下散開,只剩下“嗚哇”聲在空曠的山谷間連成一片。還沒從高音中回神,又一輪的音浪朝你襲來。閉上眼,你我好像越過了群山,飛過了云海。

  或驅趕野獸、或消除疲勞、或表達愛慕……嗚哇山歌是花瑤人靈感的呼喚。

  新化山歌: 梅山文化的情詩

  [紫鵲界梯田時常回蕩新化山歌。 曾文貴 攝]

  尋訪處 婁底市新化縣

  聆聽地點 紫鵲界梯田、正龍村

  附近景點 奉家桃花源、梅山龍宮、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渠江源

  層層疊疊的線條從山腳往山巔涌去,帶有夏日氣息的綠色依附著畫出優美的弧度,一面面大小不一的“銀鏡”鑲嵌其間,幾位老農正一邊彎著腰勞作、一邊“喔火火”地唱著歌。這里是梅山文化的中心新化,那8萬畝如海的梯田是秦初就開墾的紫鵲界梯田,老農們唱的是和它歷史一樣悠久的新化山歌。

  調式古老、說唱風味濃的新化山歌里唱得最多的是愛情,每首情歌都是通俗卻也曲折的愛情故事。“黃花女子在娘邊,好比水上浮萍冒落根,南風吹來往北走,北風吹來往南邊。”如高山流水般的聲調里,大膽調皮、直白利索的歌詞勾勒出一幅生活的畫卷,讓人遐想無限。漸漸地,聲波順著紫鵲界梯田的紋理蕩漾開來,越來越遠,你我恍若穿越到神秘梅山的最深處,見證著愛情最初的萌芽。

  若是這里聽著不過癮,你還可以去不遠處有兩百多年歷史板屋群的正龍村里感受玲瓏雅致中的熱情。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當地旅游局、景區提供)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