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重走小平路,見證新發展”

2016-07-16
来源:香港商報网

  海內外媒體聚焦黃山 重溫光輝歲月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吳敏報道:為紀念鄧小平視察黃山37周年,重溫“小平談話”,見證37年來黃山旅遊發展的新變化和新成就,近日,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開展了“重走小平路,見證新發展”媒體采風活動,包括新華社、香港商報和經濟導報在內的數十家海內外媒體記者參加了活動。

  青山翠嶺間,一位老人駐足遠眺,凝神沉思——這是鄧小平登黃山的一幀經典照片。眾所周知,中國旅遊的發展起步,是從黃山開始的。1979年7月11日至16日,鄧小平同志以75歲高齡在黃山進行為期五天的考察,發表了著名的“黃山談話”,號召“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由此揭開了黃山和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大幕。

  安徽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與長江、長城和黃河同為中華民族的象征。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黃山從名不見經傳成長為響徹海內外的世界名山,承載了每一個“黃山人”的堅守和奉獻。

  一路風光 偉人與名山深情對話

  欣賞險峻秀麗的黃山美景,感受小平同志的人格魅力,重溫波瀾壯闊的曆史時代。

  第一站:觀瀑樓。1979年鄧小平來黃山曾下榻觀瀑樓,此處背立桃花峰,面迎湯泉溪,站在二樓的半月形陽台,可以看到人字瀑順著山勢從天而降。

  走進這幢小樓,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和那鏗鏘有力的聲音仿佛還縈繞其間:“這裏是發展旅遊的好地方”、“將是全國最富的地方”…… 黃山對外文化藝術中心主任關德軍向我們介紹了鄧小平下榻觀瀑樓的點點滴滴。觀瀑樓外觀,只見赤柱挺立,雕梁畫棟,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光影斑駁,似乎時光倒流,又回到鄧小平和家人在黃山的靜好歲月。

  當年鄧小平入住的房間依舊保持著原貌,在這裏鄧小平寫下了“天下名泉”四個大字。

  1979年7月15日、16日,就是在觀瀑樓,小平同志召開了座談會,聽取了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彙報;也是在觀瀑樓,小平同志就開發黃山旅遊資源,發展黃山旅遊業和徽州山區經濟等問題作了指示;還是在觀瀑樓,小平同志發出了石破天驚的偉大號召:“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

  從此,揭開了黃山發展史上新的一頁,黃山由“養在深閨人未識”而闊步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成為中國的名片!

  小平同志的這番“黃山談話”,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寶庫中極具特色和光輝燦爛的一章,尤其是關於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論述,更是首開了我黨曆史上旅遊理論的先河,是中國旅遊業的立業之本、發展之綱,猶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概括起來:一是對外開放的思想,二市場經濟的思想,三是旅遊經濟的思想,四是山區經濟的思想,五是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的思想,六是環境保護的思想,七是農村改革的思想,八是富民的思想。

  當年,小平同志曾坐在觀瀑樓二樓的陽台上,一面品著黃山毛峰茶,一面為

  黃山描繪未來,為中國規劃藍圖。

  觀瀑樓前的桂花樹知道,小平同志就是在這裏醞釀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遠處飛珠濺玉的人字瀑知道,小平同志就是在這裏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雛形——這是黃山無比的幸運,是觀瀑樓莫大的榮耀。

  37年過去了,飛流直下的人字瀑彙入桃花溪,正兆示著黃山走向世界之路就是從這裏起步的;桃花溪水婉轉彙入江河湖海,正昭示著黃山旅遊事業的發展將彙入共和國的發展大業中去……

  第二站:玉屏樓賓館。玉屏樓賓館坐落在海拔1716米高的玉屏峰上,形如天上的瓊樓玉宇。老舍先生曾稱贊:“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玉屏樓賓館總經理吳春暉向我們講述了鄧小平同志當年入住玉屏樓賓館心系遊客,關心遊客的吃、住問題的故事。在鄧小平登黃山37周年之際玉屏樓賓館推出了“小平套餐”,不僅還原了當年餐飲的情境,同時倡導節儉消費。吳春暉還表示玉屏樓賓館將致力打造文化主題酒店。

  第三站:黃山氣象管理處。黃山氣象管理處建在光明頂上。當年75歲的鄧小平全程步行攀登上了1860米的光明頂,他得知那裏有一個氣象站和通訊台時,便前去慰問常年堅持在高山上工作的幹部職工。經過37年的發展,黃山氣象管理處不僅為遊客提供了准確的天氣預報,同時也在利用氣象科學為黃山的生態環境保駕護航。

  最後一站:北海賓館。北海賓館位於北海景區,作為黃山風景區接待重要國事任務的主要單位,先後接待過幾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外政要和社會名流,享有黃山“國賓館”的美譽。

  北海賓館總經理丁麗萍介紹:當年鄧小平入住北海賓館時設施非常簡陋,當時他對賓館的設施、衛生、服務等方面提出了許多要求和建議。就是這些要求和建議的鞭策和引導,北海賓館一步步走來,發展得越來越好。

  創造了中國旅遊的“黃山示范”

  幾天的行程,小平同志對黃山作了一次全面的考察,黃山也為小平同志作了一次全面的檢驗。當年下山途中,小平同志高興地對工作人員及路邊的遊人說:“上黃山這一課,我是合格的,我們大家都是合格的。”

  那一年,小平同志以75歲的高齡,征服了險峻的黃山,在此後的歲月中,這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又以他的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帶領全國人民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改革開放,深圳崛起,香港回歸……無不凝聚著小平同志的心血和深情。

  據介紹,鄧小平黃山之行時間較長、談話較多,也比較系統、比較全面,集中反映了鄧小平的旅遊思想,主要體現在發展、保護、改革等方面,解決了要不要發展旅遊、如何發展旅遊的問題,給黃山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也奠定了黃山作為中國現代旅遊業發源地的曆史地位。可以說,中國現代旅遊從黃山出發,黃山旅遊櫛風沐雨,創造了中國旅遊的“黃山示范”。

  “牢記偉人囑托,加速黃山崛起”。黃山管委會負責同志說,每當想起鄧小平同志37年前提出的“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和這裏將是全國最富的地方的偉大號召和殷切希望,我們就備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37年過去了,黃山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小平的音容笑貌一直存在黃山人心間,小平永遠在黃山。

  據了解,30多年來,黃山在小平同志“黃山談話”指引下,以科學發展觀為

  統領,堅韌探索,走出了一條黃山特色的發展之路。目前旅遊業已成為黃山最大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圍繞黃山市委、市政府建設“現代國際旅遊城市”總體目標,加快打造國際精品旅遊區、建設世界一流目的地的工作進程,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強力提升目的地國際品牌。一是加入國際權威組織,融入全球化浪潮;二是開展國際項目合作,搶占國際話語權;三是申報國際著名獎項,提升品牌影響力;四是加強國際景區協作,共享多樣化文明。

  小平在黃山和香港劇組親密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黃山留下鄧小平生前唯一和香港演員合影。

  1979年7月14日傍晚時分,正在黃山拍攝電影《白發魔女》外景的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外景隊的演職人員在始信峰遇到鄧小平,便熱情地請求與他合影留念,鄧小平愉快地答應了,並應團長的要求,單獨與他合了影。當晚,那位團長激動地將這一喜訊立刻電告了香港長城電影公司:“特大喜訊——我們在黃山巧遇鄧小平。”次日,香港各大報章都發布了這一消息。

  這張照片極其珍貴,它目前存放在北京的電影博物館,是鄧小平生前唯一和香港電影演員的合影。這張相片上,左邊的女演員是鮑起靜,右邊是男演員方平,兩人是同行也是夫妻。

  記者了解到,鮑起靜1949年出生原籍安徽歙縣,老一輩電影明星鮑方的第二女兒。鮑起靜曾經在粗紗廠裏面工作了3個月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鄧小平的那張珍貴的合影是鮑起靜在30歲的時候照的。那是她最後一次當女主角的戲了。當時鮑起靜每天要爬山,爬到腳腫。鮑起靜一直認為,《白發魔女傳》對她是具有曆史意義的一部電影。當年飾演“白發魔女”的鮑起靜也有幸成為唯一與鄧小平合影過的香港女星。

  小平“黃山談話”36周年之際,中共黃山市委市政府經過廣泛征求意見和嚴格推舉程序,推舉出11個為黃山的保護、建設、宣傳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或團體進行表彰。

  其中就有香港歌手張明敏。“黃山不會忘記推舉委員會”的頒獎詞指出:“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這是張明敏1984年在央視春晚上唱紅的一首歌《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唱出了全球華人的心聲。30多年過去,張明敏一直唱著這首歌,一直做著黃山的義務宣傳員。張明敏的愛國情懷與堅守擔當讓人感佩。

  連續七年躋身中國旅遊集團20強

  自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黃山依托豐厚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黃山是改革開放名山。謹遵“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囑托,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加入多個知名國際組織;與北美、歐洲、澳洲以及中國諸多名錄遺產地締結友好關系。

  黃山是科學管理名山。遵循國際化、系統化、智慧化、精細化、人性化、體驗化要求,起草多項管理與服務的地方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標准;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文化景觀保護管理國際獎,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WTTC)目的地管理獎,亞太旅遊協會(PATA)旅遊業社會責任獎以及國家

  生態旅遊示范區、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

  黃山是可持續發展名山。參與制訂《全球目的地可持續旅遊准則》(GSTC-D;1.0版)、《全球酒店業與旅遊經營商可持續發展指南》(GSTC-H&T;2.0版)、《世界優秀目的地(景區)評價指標體系》。推進世界旅遊組織黃山觀測區建設,與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中心(CED)合作創建黃山世界優秀目的地。榮獲了首批全球自然保護地最佳管理綠色名錄、全球首個世界優秀旅遊景區目的地、全球可持續旅遊目的地實驗區、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等榮譽。2014年,入選全球百佳可持續目的地;黃山可持續發展模式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旅遊組織宣傳推廣。

  旅遊人數經營效益持續增長,十二五期間,景區共接待人數達1395.73萬人,營業收入達74.49億元。2015年黃山風景區接待人數318.28萬人,創曆史新高。1979年黃山風景區接待遊客僅10.43萬人,37年年均增長9.68%。今年1-6月,景區共接待遊客人次141.53萬人,同比增加11萬人、增長8.83%。

  資產規模不斷壯大,黃山旅遊是國內第一家完整意義的旅遊企業上市公司,目前,企業資產總額達39.76億元,有下屬企業40家,經營收入25.25億元,連續七年躋身中國旅遊集團20強。

  業態發展日趨平衡,目前旅遊業態已從傳統的景區、索道、飯店、旅行社板塊,拓展到旅遊地產,徽菜餐飲,電子商務,商貿物流等多種業態。

  搭乘G20“快車”,唱響“名城+名山”品牌

  偉人的諄諄教誨至今縈繞在我們耳際,成為一代代黃山人奮鬥不息的精神動力。特別是去年7月1日合福高鐵的開通,黃山迎來了全新的高鐵時代,小平同志當年提出的“到黃山要能開快車”的夙願終成現實,黃山必將迸發出新的活力。

  安徽日報的記者對改革開放後黃山發生的巨變感慨萬千,當年他從合肥到黃山要坐長途車,一路顛簸,中間還有過江,十分不便。現在坐高鐵來黃山,既快捷又舒適,黃山的交通條件和城市面貌已大大改善。

  “我覺得黃山是按照小平同志當年的指示,一步一個腳印地在發展。這些變化和成就,離不開黃山人的努力。 ”新華社記者王立武對黃山的發展變化也感同身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李克強總理也指出,要把旅遊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以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這為中國旅遊再出發指明了方向,也為黃山作為中國旅遊再出發的橋頭堡指明和擘畫了行動路徑。

  而國家旅遊局提出“中國旅遊,從黃山再出發”,這首先是黃山旅遊在中國旅遊業的地位所決定的,是中國現代旅遊從黃山出發的曆史延續,也是曆史賦予黃山的責任,是黃山應有的時代義務。同時,旅遊再出發也是黃山旅遊的內在需要。

  “國之瑰寶”黃山,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於一身,自古就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登黃山,可以領略“黃山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的神奇魅力。對於黃山來說,旅遊再出發就是要站在更高的海拔謀劃黃山旅遊的發展。要時刻銘記鄧小平“黃山談話”精神,踐行“三人理念”,貫徹“兩學一做”,在不斷創新和實踐中把黃山的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今年G20峰會將在杭州舉辦,黃山緊鄰長三角,具有地域優勢。隨著京福高鐵的建成通車、黃杭高鐵的加快建成和黃千高速的積極推進,黃山持續加大旅遊營銷力度,謀求區域合作,提升目的地品牌和國際影響。黃山旅遊股份公司與杭州電視台《旅遊新地標》、“西湖之聲”合作,打造黃山旅遊自駕品牌活動,首期於5月28-29日策劃舉辦了“愛就跟我走--百車自駕暢遊黃山”活動,引發熱潮。

  據悉,黃山還將在G20峰會中和會後持續開展系列延伸工作,充分發揮“後G20”旅遊效應。包括:邀請參加G20峰會的政府首腦、國家元首及配偶,商界領袖來黃山考察;邀請G20峰會境內外相關媒體采風團來黃山采風;對接杭州旅委,共同打響“名城名山”等品牌線路,聯合開展“名城名山”境外旅遊促銷活動;圍繞杭黃高鐵開通,策劃專項營銷活動等。

  “UNESCO名錄遺產”黃山對話會9月啟幕

  今年九月,黃山將再次聚焦全球目光 。記者從黃山管委會了解到:“第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將於9月11日至15日在黃山舉辦。

  本屆對話會以“UNESCO名錄遺產•氣候變化•空間技術”,旨在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發揮空間技術在名錄遺產保護和管理中的作用。

  據介紹,黃山對話會是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聯合黃山世界遺產管委會創辦的一個國際平台,為UNESCO名錄遺產(包括世界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世界地質公園)決策者、管理者、實踐者、研究者和高校學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分享名錄遺產在保護和管理方面的經驗。

  2014年5月,“第一屆對話會”在黃山召開,當時共有來自UNESCO總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等國際組織及五大洲各相關國家世界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世界地質公園的決策者、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約200人參會。會議順利通過了《黃山宣言》,號召各國加強合作,分享經驗,大力推廣空間技術在名錄遺產保護和管理中的應用,同時決定每2年舉行一次黃山對話會。

  在首屆對話的基礎上,本屆會議將有來自UNESCO世界遺產中心、人與生物圈秘書處和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以及五大洲的UNESCO相關成員國名錄遺產代表前來參會,共同分享經驗。

  “黃山至今維護著文明和生物的多樣性、原真性,最關鍵的因素是頂層設計、合力保護。 ”30多年來,黃山風景區認真恪守《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探索並提煉“環境影響最小化、經濟產出最大化、社會影響最優化、遊覽體驗最佳化”四位一體的願景。

  業內專家認為,黃山目前年接待遊客近300萬人,仍繼續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文化遺存完好,主要環境質量要素常年保持“優級”,這與保護管理工作對接國內外相關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不無關系。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