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艺人传承徽州民歌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吳敏 通訊員吳建平報道:6月15日,安徽歙縣徽城鎮新安社區居民、省級徽州民歌傳承人凌志遠在教民歌愛好者演唱民歌。今年70歲的凌志遠自幼喜歡唱民歌,在職期間從事鄉村文化工作,退休后收集整理民間徽州民歌,自創、演唱、傳承徽州民歌,在景區為游客演唱,在社區為居民展演。
徽州不僅擁有美麗神奇的黃山,更有著很多與之相輝映的徽州民歌。它聯袂著徽商、徽學、徽畫、徽醫,組成了一個璀璨的星座,向世界閃爍著黃山山水的俊偉旖旎,向世界傾訴著黃山人豐富的內在情懷。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區的百姓在生產、生活中即興創作而成,古徽州人,在辛勤勞作之余,用他們的民歌裝點生活,用他們的民歌弘揚“徽駱駝”的精神,用他們的民歌記錄徽文化中最本質無染的一頁。古徽州的民歌不計其數,這些世代口傳心授的民間曲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富有極其珍貴的人文價值。2008年6月,徽州民歌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徽州民歌中的“滾聲——哈哈腔”盛傳在元、明朝。然而明朝戲曲在各地興起,明朝中期徽州民歌哈哈腔被吸進徽戲、青陽腔等地方戲曲中。明朝徽商盛行全國,哈哈腔隨徽商的足跡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徽商歌迷、戲迷們把徽州的民歌、徽戲唱到四面八方,被融入滲透在其它戲劇的唱腔中,成為南北方多種戲曲演唱、表演的特色招數。
徽州民歌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號子、山歌、小調及佛教、道教歌曲等,與徽州民謠有著相通之處,既被廣泛傳唱,又十分朗朗上口。
徽州的音樂工作者,深入各區縣全面深入挖掘,整理徽州民歌。歷經20多年,徽州民歌一批又一批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它們象一朵朵樸實無華的山花,它們象一滴滴透亮晶瑩的泉水,人們為之驚訝,為之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