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盼家人
賣蛋還錢過新年
當年小上海現在新“天街”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許國璽報道:昨天是年十六,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學,也就說,年味漸淡,今年的春節徹底過完了,別有一種滋味在心頭。總的感覺是,中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 “祭祖祈福”、“四世同堂”、“子孫繞膝”、“走親訪友”的傳統家庭生活模式正在消失。越走越遠的人們,在過年的時候,突然發現,再也找不到過去的年味。丟失了鄉音、鄉土、民俗,在過年時交織著卻是更多濃濃的鄉愁。
我在農村出生,在部隊服役、城市學習、工作、生活已經二十多年,時間的長度早已經超過鄉村。雖然現在家人與我全部在城市生活,但是,每當春節臨近,自己卻會毫不猶豫地告訴自己的家人,今年我們還是要回家過年。即使父親過世這兩年年味有些淡化,不能放煙花炮竹、不能貼春聯,不能隨便登門探親訪友拜年,但我依然堅持帶著全家老小回老家過年的習慣,因為,在我看來,只有故鄉的春節,才真正有那種濃濃的年味。
在城市生活二十多年,我只在城市過了三次年。第一、二次在部隊過年,第三次在城市買房搬新家,后來就再也沒有在城市里過年。但就是因為過了這三次,我就再也不愿意過城市里的年了。就像平日一樣起床看電視,朋友們互相打個電話、發短信,帶老人、小孩到處朝圣祈福,同平時的生活基本一樣。
回想起二十幾年前的鄉村,那是怎樣的情景啊!進了臘月,鎮上的趕集就熱鬧起來了。老人、小孩都會聚集在服裝市里挑選過年的新衣服,當家的籌備年貨,小伙子和小姑娘們都在豬牛羊市和鞭炮市里湊熱鬧。調皮的小孩會買下一串一串的鞭炮回家。下午散集的時候,從集鎮到一個個村子的小路上,無數的鞭炮聲就炸響在半空里,傳揚到一個個村莊,村莊里的人們就會說:春節到了,有年味了。今年回鄉,記者再次帶著自己家人到鄉鎮的集市買年貨,顯然,今年的年貨市場不再是成堆、成排,趕集的人更加稀少了,不可思議的是碰到了一位76歲的老人提著一籃五十幾個的雞蛋在叫賣,當記者問及原因時卻是為了還幾千元“六合彩”賭輸的錢,怕子女知道,偷偷的拿家里雞蛋賣。
每年的春節總會讓我許多的感慨!一直以來,現在農民一腳踩在城里、一腳踩在泥里左右為難,年味變淡,別有一種滋味在心頭。總的感覺是,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現象越來越突出。聽農民談新年心愿,不愿種地的不知道干什么活,到城市生活成本太高,不到城市生活小孩在鄉村卻沒有地方讀書。農村養老、醫療、教育成為現在農民最大的“心病”。尤其是文化娛樂活動相對貧乏,傳統風俗被逐漸淡忘,賭博、六合彩卻成了農民主要的精神生活。留守的老人在感嘆:現在的農村是“好山好水好無聊”。一位長期在外經商的年輕人說“現在真不明白政府對農村是如何做工作的,作為水源頭還要做污水處理器,這典型的瞎折騰!亂發錢,不懂得因地制宜。雖然是空殼村當不少老人對自己的家鄉情有獨鐘,不愿意到城市與子女一起生活,因此現在大家對農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解決老人的看病問題,很多村里有醫療點,但已名存實亡,老人看個病要跑到幾公里遠的鄉鎮去看,如果遇到特殊急發病情那就麻煩大了,十有八九死了沒人知”!
近年來,新型城鎮化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人們普遍認為,新型城鎮化將會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存在的問題也是難免的,當前正是“三農”變化最大的時期,正是矛盾最集中、挑戰最嚴峻的轉型時期。
記者在家鄉采訪中同時也發現德化大力實施“大城關”發展戰略后,德化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縣城,鄉鎮小學和師資力量被抽空,18個鄉鎮中已多個鄉鎮沒有中小學,現在多個農村學校大量撤并,加劇了城關教育資源的緊張,同時逼著部分困難群體背負重擔到城關上學。
據德化縣縣長歐陽秋虹介紹,目前在城區學校就讀的學生已占全縣學生總數的94%,教育的高密度為全省罕見,目前城區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已滿足不了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就學需求。今后3-5年,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人口出生率將大幅增長,預計每年將新增學生2000名左右,“十三五”期間急需建設初級中學8所、小學20所、幼兒園19所,預計需投入建設資金12.2億元。
濃濃的年味逐漸淡了,雖然在城市里還張燈結彩,但已經不是原來的味道,那些傾注了農民們一年勞作下來之后的欣喜和情感的美食,在今天經濟不景氣、城鎮化、工業化的沖擊下,失去了昔日濃濃的芳香。尋覓鄉愁,我們該要好好靜下心來思考,過去、現在、將來,如何才能尋覓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濃濃鄉愁。